• 134阅读
  • 0回复

时代·艺术·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9
第7版(文艺评论)
专栏:

  时代·艺术·人生
  吴丹青
  由关山月、沈鹏、胡可、谢添题签,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家大随笔》套书(四卷五册)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此书精选了中国近百年来的著名艺术家以随笔为中心文体的美文佳作;作者包括了绘画、书法、影视、戏曲、音乐各门类艺术家二百余位,洋洋一百七十余万字,涵盖艺术家的出身家世、革命斗争经历、艺术创作道路、创作体会、故人回忆等诸多侧面,是一部以艺术家之手描绘叙写艺术家自我的全景式自叙录,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拓开了一个新的美学空间。难能可贵的是,透过艺术家炽热的感情,丰富、曲折的艺术践履和丰硕的艺术成果,我们从中更多地看到艺术家身上所体现的弥久不衰的艺术精神和他们强大的人格魅力,从而印证了时代、艺术、人生三者不可分割的关系,给予了我们诸多启示。
  《中国艺术家大随笔》传达了强烈的时代信息,尤其是艺术家们追求艺术、提倡艺术进步的呼声。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艺术,而艺术最终的价值评判和体现还在于它对社会进步的能动。统观《中国艺术家大随笔》可以发现,无论绘画、戏曲、音乐艺术,抑或书法、影视艺术,它的主题、内涵,进而它的积累过程、创作过程、观众的欣赏接受,无不因时而兴,有感而发。文以载道,艺以载道,国难当头,才能产生出郭沫若催人泪下的历史剧《屈原》,才能产生聂耳撼人肺腑,奋勇崛起的《义勇军进行曲》等能够表达民众心声,传达民众意愿与时共鸣的优秀作品,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没有时代精神,把握不住时代进步的脉搏,仅有个人风格是不够的,只有时代风格强大,个人风格才会强大。先辈优秀艺术家的亲身实践验证了这一艺术规律及它与时代历史的关系,告诉我们唯此才能找到创作的源泉,才有可能使作品经得住历史的检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先辈优秀艺术家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范例,无疑是我们当今学习和创作的典范。
  在《中国艺术家大随笔》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优秀艺术家追求艺术、探索真理终生不渝的献身精神。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理想、真理的追求是同步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在追求艺术过程中首先讲究的是做人。优秀的艺术家无一不把品德放在第一位,为人做事唯求认真二字,然后才是谈艺。因此在他们追求艺术的生涯中,无论遭遇何种艰难困苦,身处何种恶劣环境,总是恪守执正,不昧良知,为真理守望,为艺术鞠躬,甚至甘冒身厄,为之献身。齐白石、梅兰芳、徐悲鸿……均是典范,堪称艺中脊梁。这是作为艺术家最为优秀的艺术品格和人格,从而使得他们对待艺术孜孜以求,能够将高尚人格和严谨学风贯穿于体验与创作之中,不断步入新的更加完美的艺术境界。对作品的读解,其实是在读解艺术家的心灵,随着他们的笔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读懂了他们的人,最终才能读懂了他们的作品。
  艺术家们的随笔、札记,有着独特的语体意味和意蕴,他们以艺术的眼光认知世界,感受事物,打量生灵,显得更加活脱、生动、情真。他们的文字,比之学者,或少些考证;比之作家,或少些文藻;然而他们的文章皆从人生中出,从艺术心得和感悟中出,因而实实在在,或可更少些文学戒律的束缚而更自由驰骋,更大胆率性,更绚丽多姿,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和自由新鲜的艺术享受。
  艺海无涯,而艺术精神更是一代代优秀艺术家们共同塑造的一道文明风景线。《中国艺术家大随笔》给我们展示的正是人生、艺术、时代这一鲜明深厚的主题。时代需要健康、博大、真诚的艺术精神,世纪之交人们期望着艺术家为新世纪的艺术繁荣谱写更新更灿烂的一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