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法国银行业发展的转折点——巴黎国民—兴业—巴黎巴银行并购战(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21
第7版(国际)
专栏:

  法国银行业发展的转折点
  ——巴黎国民—兴业—巴黎巴银行并购战(上)
  潘诺
  近来,法国银行界卷入一场空前的圈内鏖战。2月1日,著名的兴业银行和巴黎巴银行达成协议,将以换股方式实现两行合并;3月9日傍晚,著名的巴黎国民银行又向兴业和巴黎巴银行提出实现巴黎国民—兴业—巴黎巴三行合并的计划。不论是协议中的两合还是后来提出的三合,目标都在“合”,这标志着法银行业的巨变。
  (一)无风不起浪法国银行业合并潮的动因
  法国的金融业比较发达,由传统银行、互助银行和储蓄银行组成三大支柱,此外还有众多的金融公司和证券公司。法国银行在数量和技术方面皆在西欧国家中位居前列,国际化程度很高。但是,资产规模小和收益率低已成为长期制约法国银行发展的“痼疾”。
  法国银行的问题出在体制上。首先,互助、储蓄两类银行是历史产物,至今经营零售业务仍享受政府的倾斜政策,资金来源充足且成本低廉,从而使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大为削弱。其次,政府干预银行收费规定,客户已习惯于许多免费服务,银行无法在利差收入之外再扩大费用收入。再者,法国就业的流动性较小,劳工法对职工的保护措施很多,金融行业规定更是强化这种保障,使银行难以压缩经营成本。
  资产规模是另一层面的问题。法国银行总数截至1997年底为587家,但始终由8家大银行执行业之牛耳。在一段较长时间里,作为互助性银行之首的农业信贷规模最大,大大超过其它的商业银行。巴黎国民、兴业和里昂信贷3家则不相上下。四大银行各自的资产规模都很可观,但无一家能跻身世界超量级银行之列。另者,至80年代中期,法国数家大银行中无一不是国有,信贷政策还是总量控制模式。因此,资本型银行发展比较缓慢。今天,作为法国最后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里昂信贷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私有化,金融操作和管理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宏观上的变化促进了行业的自身演变,近年来法国银行业兼并与合并之风盛行,其中有农业信贷和兴业分别兼并东方汇理,北方信贷、法国外贸银行和互助信贷分别与国家信贷、工商信贷合并。然而,这些行动仍未能造就出一家资产规模更大的法国银行。
  尤其是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成立后,区内金融一体化、业务可以跨境经营,银行兼、合并也可以跨境进行,因此,扩大经营规模和增强实力以防止被外来资本兼并便成为各大银行选择的对策。
  对企业规模的认识,近20年来发生很大变化。80年代期间的主流思想是小为佳,有船小好调头的含义。90年代则强调全球化,认为只有扩大企业规模才能抗御风险,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在金融领域里,建立提供所有业务服务、触角遍及全球的金融超市是世界各重量级银行追求的方向。自1997年以来,这种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欧元区内的银行重大合并就有14起之多,美国也有9起。信条只有一个,就是以扩大规模强化竞争力,走大型化、集约化之路,提出巴黎国民—兴业—巴黎巴之间的两合或三合计划的驱动力也都是如此。
  法国的两行或三行合并计划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即涉及这三家银行的股值问题。未合并前,每家的股票市值约160亿—170亿欧元,对比其它欧美大型银行有较大差距,很容易受国外资本兼并。因此,先行完成国内合并,等于对外来兼并设置屏障,巴黎国民一再强调,三合计划成功可使联合体的总股值达500亿欧元左右,跃居欧洲第四。在此基础上,法国银行退可自卫,进可对外实施兼并。
  正因如此,法国官方对两合及三合计划都不反对。2月初发表两合计划时,希拉克欣喜万分并加以称赞;在三合计划出台后,法国央行行长出面做工作,劝说各方积极协商合并的办法。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和银管当局为保护本国金融免受外来“袭击”的良苦用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