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半掩的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6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

  半掩的门
  高凯明
  四十三岁的张正亮和三十三岁的周明的骨灰盒,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周围,是中央纪委、广东省委、省纪委……送的雪白的花圈。红色,像是两颗仍在跳动的赤诚之心;白色,像是在说明死者短暂而高洁的人生。
  张正亮、周明是省纪委办案人员。在查处大案要案中,他俩曾屡建功劳。此次遇难,便发生在查处一宗要案之中。为此,省纪委决定为他俩追记一等功。
  那是一场发生在汕头迎宾馆二号楼的大火。当熊熊的烈焰于凌晨四点多钟将沉睡在三楼的张正亮烤醒时,这个在空军跳了八年的伞、又当了多年的防化营长的纪检干部,此刻完全可以跳窗逃生或实施防火自救。但为了不让房间里的案件调查材料被大火吞噬,他没有选择逃生。住在四楼的周明面对大火,首先想到的同样是保护好案件的调查材料。他以最快的速度将放置案宗的铁皮箱塞进卫生间的洗脸台下,又迅速打开了水龙头……
  大火扑灭了,人们发现,张正亮放在床头柜上的手表仍在嘀嗒嘀嗒地走着,周明打开的水龙头还在哗啦哗啦地流着水。当地民众为了表达缅怀之情,在张正亮、周明那被烧焦的遗体前挂出了一面鲜红的锦旗,上书“为民作主,当代包公”!
  来到广州空军大院张正亮的家,门没有关,而是半掩着。张正亮的妻子梁云的双眼直直地望着这半掩的门,我们走进屋里,她似乎全然没有察觉。
  这是一位还很年轻、也很美的女人,谈起丈夫,依然是悲痛欲绝。她告诉我们,张正亮从部队转业到省纪委工作,报到的第三天便去汕头查案,中间很少回来,就连节假日也不例外(张正亮所在的一室很多同志还不知道他长的什么样)。眼下他不在了,从感情上她无法承认这个事实,总想着丈夫会像往常出差回家一样,就要推门进来。所以,她无法将房门关闭。
  梁云讲,张正亮每次出差离开家门,总要在门后面为她留一张纸条。详细交代在他离家的日子里妻子要干什么,包括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就连出门时要关好门窗,关好煤气,下楼后如何横过马路等都在纸条上交代得清清楚楚。梁云说,她在一家幼儿园工作,一年到头早出晚归,根本没法照看儿子,所以,丈夫每次出差前除为她写好要办的事宜贴在门后边,还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半钟打电话回家提醒儿子起床,晚上九点半钟督促儿子冲凉睡觉。
  来到周明家,我发现他家的门竟同张正亮的家门一样没有关闭,而是半掩着。周明的妻子王华说,婆婆不让把门关上。这时候,坐在一旁的一位瘦小而慈祥的老人向我点头,这便是周明的母亲。
  老人夸奖儿子从来都是好样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周明都是班干部,在大学里,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并在中学时入团,大学时入党。毕业后开始在检察院工作,去年调省纪委,担负的都是查案工作。
  王华说周明有个依偎在母亲怀里同妈妈说悄悄话的习惯。上学时,每当放学回家,便钻进妈妈怀里讲述自己在学校的所见所闻。这也成了母亲的习惯,几天没有儿子在怀里同她聊天,她便会感到寂寞。其实,儿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让母亲寂寞呀。爸爸去世了,为了不使母亲孤独,周明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还是坚持把母亲接到身边。每次下班、出差回来,周明仍旧像小时候一样,坐在母亲身边,讲述一天的经历。王华说,就在周明几天前出门时,还硬是赖在母亲身旁不肯走。当时母亲说,都这么大了,还离不开我,有一天,我不在了看你怎么办。眼下,竟是周明先走了……说到这里,婆媳俩又禁不住哭起来。
  王华喃喃地说,周明走出家门后,把已关上的门又打开了一半,他学着四岁的女儿的样子,对母亲说,妈妈保重,妈妈“拜拜”!接着还来了一个飞吻动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