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小山村中的手工毛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2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小山村中的手工毛衣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谢戎彬文并摄影
  从贝尔格莱德出发,汽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转悠了近3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西罗戈伊诺村。这个位于塞尔维亚西南部的小村庄,以秀丽的风景闻名南斯拉夫,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除了风景迷人外,西罗戈伊诺村的手工毛衣也很有特色,而且这里是巴尔干地区最大的手工毛衣生产基地。
  一进西罗戈伊诺村,就可看见十几家店铺在路边一字排开,打的招牌都是一样:手工毛衣。我们走进一家装潢比较考究的店铺,里面林林总总挂了近百件粗绒线手工编织的毛衣,有女式的,也有男式的,均洋溢着浓郁的异国情调。这些毛衣每件用色都超过4种,而且大都是蓝紫色、夜蓝色、姜麦色、莓红色和军绿色等流行色谱,由于搭配得当,这些颜色凑在一起一点也不显芜杂。在样式众多的毛衣中,有两个系列引起我们的关注。一个是“名画赏析”,这是一种纯欧洲风格的毛衣,前襟或后背的图案是达芬奇、毕加索以及凡高的画作片断,用色大胆狂野,有些画的局部还进行了适度夸张,以增加立体感。另一个系列叫“田园风情”,图案用略带褪色的花朵和其它植物构成,带有浪漫的乡村情调,植物那偏暗的色调,与棕黄、菊黄等秋之色共同创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面对精美的手工毛衣的巨大诱惑,加之导购小姐的热情讲解和鼓动,同行的两位女士情不自禁地掏出钱包,一人购买了两件。
  店主人卡塔里娜向我们介绍说,机织毛衣的全盛期在欧洲已经过去,以手工编织的粗绒线毛衣成为新时尚。人们逐渐意识到,手工编织的毛衣有着机织毛衣所没有的优点:它那凸凹起伏的针法形成浮雕般的质感,颜色的组合也是复杂多变,给人以魔幻般的感受。她说,一件设计得非常完美的手工毛衣事实上就是一件艺术品。在欧洲,廉价的机织毛衣不到20美元就可买上一件,且大都用作家庭主妇的工作服,而手工棒针毛衣的价位则在60至200美元之间,被视作老朋友相会时的社交服装。在今天的欧美国家,穿一件手工毛衣,那是很时髦的,因为“手工设计即意味着个性”。店主人的一席话让两位购衣的女士越听越高兴,大有“赶上时代潮流”的感觉。
  热情的卡塔里娜还带我们参观了村里生产手工毛衣的工厂。说是工厂,其实不过是一个个家庭小作坊。与别的村庄不同,西罗戈伊诺村几乎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家家户户都以手工毛衣的生产与销售为生。在一个村民家中,我们看到几位老太太正围坐在一起,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编织着(见右图)。卡塔里娜说,可别小瞧了这些老太太,她们几乎编织了一辈子毛衣,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巧,这些“业余设计师”编织的毛衣也许在样式上无法与大师设计的毛衣媲美,但由于是手工编织的缘故,令人更有温馨感。
  这些手工家庭作坊均由大公司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公司与村民签订合同,负责提供羊毛和收购毛衣。村民把毛衣织好后,公司职员要对毛衣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除此之外,公司在选择和清洗羊毛方面也很小心。公司有专家专事负责检查羊毛的质量,保证收购最好的羊毛用于生产毛衣。绵羊生活在户外,因此所购羊毛都沾有灰尘、草屑和草籽,公司必须把这些杂质清除掉。
  西罗戈伊诺村生产手工毛衣已有几百年历史。由于高山严寒的气候和漫长的冬季,人们不得不编织一些厚毛衣御寒,后逐渐形成一种传统。当地的手工毛衣除了少部分用于满足本国需要外,大部分出口到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卡塔里娜最后自豪地告诉我们,这里的手工毛衣以做工精细、图案美观大方、品种规格齐全等特点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曾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