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向安徒生学习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4-02
第3版()
专栏:

向安徒生学习什么
陈伯吹
今天(四月二日)是伟大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
安徒生是热情的和平歌手,他用朴素、简洁的诗句歌颂着和平。他在他的美丽的幻想里,满怀着希望,追求着美好的自由的理想生活,憧憬那个光明的快乐的幸福世界。
他是一个富有乐观主义精神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人道主义的作家。
在安徒生的不朽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是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爱一切善良的人,同情并且怜悯阶级社会中被压迫的小人物。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爱憎分明。憎恨那些人民的敌人、统治者和他们所御用的帮凶者,无情地揭露他们的罪恶行为:皇帝的虚伪、王子的残暴、主教的阴险、大臣和官吏的愚蠢等等(见“皇帝的新衣”、“恶毒的王子”、“天鹅”、“夜莺”、“幸运的套鞋”等篇)。他愤慨又辛辣地讽刺嘲笑他们,剥光他们的外衣,使他们在人民面前赤裸裸地丑态百出。
他又是一个爱国主义的作家,彷佛作油画一样,用了抒情的多采的笔,描绘着祖国原野的美丽风光。由于他热爱祖国,对于承继祖国事业的新生一代,像爱护柔嫩的苗芽一般地爱护他们,为他们的生活悲惨而控诉,也为他们的遭受摧残而抗议,他是孩子们最热心、最亲切、最忠实的“保姆”和朋友(见“丹麦人荷尔格”、“孩子们的闲谈”、
“卖火柴的女儿”、“铜猪”等篇)。
他一生的艺术实践,是忠心耿耿地为了下一代服务。
作为杰出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他在文学事业上灿烂的成就决不是偶然的。要不是他重视民族的文学遗产,和认真地向民间文学学习,他不可能踏入这块文学园林中的壮丽无比的区域——童话的境界中去,而成为“童话王国”里的光辉人物。
安徒生在创作实践中转了几个弯,摸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他被民间文学所鼓舞,并在民间文学的精华深处汲取了创作的力量。他批判地吸收了民间文学的优秀的传统,通过他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加工和再创造,成为新的可喜的艺术品,就这样写出了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豌豆上的公主”、“小蔼达的花”等四篇的第一部童话集。而根据作家自己的记载,这四篇中只有最后一篇是创作。以后他写的“天鹅”是取材于丹麦的民间故事,而“乐园”、“旅伴”、“飞箱”、
“鹳鸟”、“笨汉”、“荞麦”、“接骨木女神”等,都是他所听到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改写。就是他那篇著名的作品“皇帝的新衣”,也还是西班牙的老故事的底子;而“玫瑰花妖”,却是从意大利的民歌里得到了题材。
人民的口头创作——民间文艺,像从深山里流出来的泉水,经常是活的、新鲜的、永不枯竭的。如果作家能够继承并且发扬它的先进和优秀的成分,必然可以写出具有人民性的而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就是活生生的范例。他走向人民——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的母亲,在人民那里得到了“哺乳”,于是成长了、壮大了,产下了这个美丽的女儿——童话。
列宁曾经教导我们必须保存那些美好的东西。
“拿它作为一个榜样,紧紧地把握住它。为什么只是因为它‘旧’,就要蔑视真正的美,永远抛弃它,不把它当作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呢?”(见蔡特金:“列宁印象记”,三联书店版,第十二页)
这就非常精确而真切地说明了安徒生的成功的基础在哪里。
安徒生学习人民的口头文学,也不是依样画葫芦般地模仿和抄袭,机械地硬搬一套,而是有选择地、发展地、扬弃它的糟粕,继承它的精华,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所以安徒生后期的作品,绝大部分是经过独立思考的创作的文学童话。但是仍然带有民间的温暖的情调和泥土的气息,永远为读者所赞赏。
安徒生自从十四岁离开了家,到处奔波,为了工作,为了求学,也为了生活,虽然过的是流浪的苦难的生涯,却获得了不少的生活经验。从二十六岁起,他就有意识地开始旅行,去体验生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旅行也是生活。”他在国内跑遍了,就到国外去。首先到德国,在回来后写了一篇
“在哈茨山中”,就表现了童话的传奇的色彩。隔了一年又到德国,再到法国,以后又到意大利、瑞典、希腊、土耳其、匈牙利、荷兰、英国,几乎跑遍了整个欧洲,直到六十三岁的高龄,还常常来往于国内外。他不仅仅是在游山玩水,主要在于扩大眼界,增长见识,从生活中汲取题材。
安徒生在作品里,常常很自然而又巧妙地运用了人民的活的语言、口头的语言,这些,都是从体验生活中得来。他在“童话的来源和系统”的文章中,提到那最早写的三篇童话,是从机械匠和采野麻的人口中采访来的。即使他的创作“小蔼达的花”,也是由于他听得一位诗人在植物园中给他的女儿讲述各种的花,当他写作时,把女孩子所说的话也保存下来写了进去。他在消夏的时候,住所的园子里,长满了牛蒡花,还有那些缓缓爬行的蜗牛,他就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幸福的家庭”。
他曾经说:“这些故事,在我的脑子里就是像种子一般,只要下一点儿雨,晒一点儿阳光,再撒一点儿蔯蒿酒,就开出花来了。”安徒生的创作实践,说明了生活对于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也说明了作品的思想意识,即使是在童话中的一些幻想,都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
虽然安徒生的“旅行生活”,不可能和我们现在的“体验生活”相提并论。然而他毕竟是从大的生活海洋中游泳过来,不仅在主题和题材上得到了启发和帮助,而且也在思想上受到了考验和锻炼,才能够写出为全世界孩子们、以及不失其赤子之心的成人们所衷心喜爱的、而又独具风格的童话。
安徒生整个身心沉浸在他的创作事业里,他说过:“一朵花也在跟我说话。当我心境好的时候,几乎坐下来就可以写出童话的样子。”听他这么说,他创作童话彷佛是一件很轻松、而又毫不费力的工作。不,恰恰相反。正因为他对于工作的专心致志,对于儿童文学事业的无比热爱,才说出这样风趣的、有意思的“童话”式的话来。
他在找到题材、选定主题以后,往往先讲一遍给孩子们听,随后观察他们的反应、记取他们的意见,再动手创作。那篇写跳蚤、蚱蜢、青蛙比赛跳高的“跳蛙”,所以能够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就是孩子们帮助了他。他对待工作是认真、严肃的。不论当他在散步时有所回忆,在读书时有所心得,和朋友们谈天时有所启发,观赏戏剧时有所感悟,游览城乡时有所新知,……都和他的创作工作紧密地联结起来,真正做到了“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呼吸相通,血肉相连,溶合成一个整体。
他的创作态度又是很细致、很负责的,这在写作最长的那篇童话“沼泽王的女儿”时,表现得最为突出。和他写别篇童话一样,他在确定题材以后,就像用显微镜似地观察一番,考虑它的结构、剪裁、表现手法,随后把这个童话的全部情节向朋友讲述一遍,回去就写出来了。觉得不能满意,一直改写了三遍,仍旧不能满意,认为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写得明显,没有交代得清楚,而他是相信这些地方是可以、而且必须写清楚的。于是他就暂时搁下了笔,仔细地研究了本地方的几个民间传说,又阅读了当时流行的几种“非洲游记”,“脑子里得到了许多热带茂盛的情景和那地方新奇事物的概念”,再读了几种关于讲述“鸟类飞行”的书,使自己对于童话里所写的那些鸟的生活,能够表现出它们的特性来。这样下了一番苦工之后,才重新又开始写作。“现在关于年代要提早一些,开端要离实际的情形更加接近一些。”虽然如此,他又边写边改,换稿三次,才觉得改无可改,作为定稿。
他曾经说过:“每次作品写成送出去时,又喜欢、又害怕,交织着两种复杂的情绪。上帝啊,希望我永远不写错一个字,每一个字都可以向你交代。”说得这样真挚诚恳,难道这还不是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作家的口吻吗?
安徒生全部童话著作一六八篇,全部是珍贵的诗篇。他运用那独特的艺术的笔触,创作这些富有奇异幻想、也富有现实意义,富有幽默情趣、也富有讽刺意味的可爱的作品,都是一笔不苟的辛勤劳动的果实。
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作为本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来纪念他,是因为他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同时是一个人道主义的和平斗士。而他的认真学习、认真生活、认真创作,对于中国作家特别是儿童文学工作者来说,在提高艺术修养和加强艺术实践方面,更是一位典范。(附图片)
安徒生画像
丹麦 布洛克(一八三四—一八九○)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