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家庭装修谨防“回马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01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社会视点

  家庭装修谨防“回马枪”
  李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城市人搬进了新居,家庭装修业开始进入“黄金”时期。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我国家庭装饰装修总产值达1200亿元,是1990年的40倍,年均增长率达45%以上。
  然而,由于装修业的法律规范尚未健全,消费者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居心不良的装修队凭借在装修期间对消费者家庭情况的了解,每每等装修结束后就开始寻找时机,一旦条件成熟便回马一枪!他们轻则入室盗窃,重则绑架勒索,为此谋财害命的案件也时有发生。这给消费者在装修后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过去找路边装修队到家进行装修曾是导致此类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今的家庭在进行装修时,大多已选择那些有固定经营场所的装修公司去签合同。即便如此,这类案件却仍在频频发生。难道如此“正规”的装修渠道背后仍隐藏有安全问题吗?
  笔者从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了解到这样一起案件:
  今年2月初,罗某与陈某的装修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罗某的装修队为陈某公司承接的客户姜某家进行装修。3月3日装修结束,罗某带领装修队离开姜家。仅隔两天,罗某便纠集装修队成员李某、袁某、何某,利用装修期间对姜家情况的了解,于当日20时许潜回姜家进行盗窃。所幸,公安机关得到及时报案于次日便人赃俱获。
  在审讯中罗某等交待,由于陈某的公司在装修结束后未能如约将工钱给他们,所以他们起了歹意,想通过盗窃姜家财物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从这起由装修转包引起的典型“回马枪”案件中可以看出,装修公司与装修队之间都有各自的经济利益。二者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再加上某些装修队人员素质低劣,就很容易使纠纷的第三人———消费者一方蒙受损失。
  还有一起“回马枪”案件就更让人意想不到了。
  今年3月,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吴某来到一家装修公司,与其签订家庭装修合同。该公司又将工程转包给于某的装修队。5月26日工程结束后,于某去该公司索取工钱,被公司以工程质量有问题为由拒绝。于某一气之下,竟于次日凌晨5时趁吴家没人时潜回装修地,将自己所做的工程连同房屋付之一炬。
  事后于某虽被公安机关逮捕,但吴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原来,这家装修公司也是个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皮包公司”。当吴某去索赔时,装修公司早已人去屋空。
  从以上两起案件不难看出,装修行业中的不规范经营和转包现象是导致目前“回马枪”案件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
  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全市有从事家庭装修业的公司2300多家,而其中的合法公司不到总数的1/3,只有700余家。其他大多数装修公司都是并无下属装修队的“皮包公司”。他们在装修过程中多是充当中间人,以所谓“发包”者的身份将揽下的工程再转包给其它装修队,自己从中赚取差价,而承接这些转包工程的装修队,其实仍旧是原来的路边装修队。消费者如果与这种装修公司签订合同,人身、财产安全系数很低。而如果有问题发生,这类装修公司则常常声明:“该装修队人员非本公司正式及临时员工,其与我公司是发包与承揽方的合作关系,其行为不代表公司行为。”以诸如此类声明,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在这里,笔者建议广大消费者:在进行家庭装修前,一定要选择那些实力雄厚、并有自己专属装修队的装修公司签订家庭装修合同。除此以外,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还应尽量少地暴露家庭情况,并将贵重物品尽量转移;装修后,及时更换门锁等等。消费者要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使那些企图杀“回马枪”的人无机可乘。
  当然,以上种种措施只能有限地提高装修的安全系数,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回马枪”案件的发生。笔者认为,治本之策还在于健全立法。目前,我国在装修业方面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管理起来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前不久我国的《建筑法》已经出台,与其衔接的装修业也应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让装修业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让“回马枪”现象不再有滋生的“温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