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龙头如何舞起来——驻地记者话省情(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01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龙头如何舞起来
——驻地记者话省情(上)
  编者按:龙年来临之际,我们特邀本报驻地记者畅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
  首篇介绍的是东南沿海部分省、市的发展态势,中篇和下篇将介绍中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市的情况。
  上海
  抢得新千年头彩
  本报记者 陈颂清
  最近上海有两件在全国引起关注的事:一件是上海市12所高校联合北上京城招聘人才,目的是要构筑上海的人才高地;一件是上海取消了在私人购车方面的地方保护壁垒。有关媒体称这是上海抢得了新千年的头彩,是上海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实际成果。
  去年上海各方面发展应该说成绩不小,GDP增幅达到10.2%,使得上海连续8年经济增幅保持了两位数,并且也是近20年来上海第一次在GDP增速上名列全国第一。从上海近年来的发展看,增长的基数很大,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成绩确实是知难而进、奋力拼搏的结果。
  成绩很大,那么新的一年怎么发展?新年伊始,上海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判断。1月7日,上海就召开了市委全会,讨论今年的工作。市委书记黄菊讲的第一条就是“反骄破满,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家知道,从前年年底开始,上海市的领导就不断到兄弟省市参观学习,去年又专程到北京等地访问学习。回来之后,市领导们在大会、小会讲得多的就是在兄弟省市看到学到的新东西、好东西,他们说,最大的差距就在于观念束缚,思想还不够解放。
  上海这几年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思路和做法,其中有不少其实正在被各地吸取采纳和推广。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更多地是看到其他地方的长处,勇于汲取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这应该说是勇于站在改革的前列,用开拓进取的姿态投身于改革的攻坚阶段。
  上海具体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最近作出的“聚焦张江”的决策。张江是位于浦东的一个高科技园区。上海从现在开始,要集中力量加快张江的开发和建设,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具活力和代表性的新一代高科技园区。从浦东开发的角度看,今年浦东将迎来开发开放10周年,这个决策可以说是浦东新10年新发展的契机;从上海整个的发展看,这是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创新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很值得我们关注。
  江苏
  涌动科技创新潮
  本报记者 龚永泉
  到江苏江阴市的一家企业采访,总经理相告:“我们这里的科技人员是没有工资的”,记者为之一惊:“此话怎讲?”答曰:“他们的收入按研制新产品的销售额提成。”
  目前,一股倡导技术创新的大潮正在江苏各地涌动。现代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竞争,技术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江苏各级正建立起有利于吸引和凝聚人才的体制和机制,在按劳分配的同时,实行“按智分配”,按成果转化的效益分配,让一部分拥有高新技术成果的科技人员先富起来。
  今年1月1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的意见,明确规定:对高新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参与转化项目投资的,其成果价值占注册资本比例最高可达35%;合作各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高新技术成果作为股权投资的,其成果完成人可获得不低于该成果所占股份20%的股权奖励。单位实施职务技术成果的,应从实施该项职务技术成果的销售额中提取不低于0.5%的金额,作为报酬支付给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单位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其职务技术成果的,应从转让费或使用费中提取不低于20%的金额,作为报酬支付给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同时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行试点,从近年国有净资产增值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提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从事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
  “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更要事业留人”。为了给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省里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龙头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要达到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省重点企业集团要达到3%以上,一般企业不得低于1%;省一级风险投资今后3年每年增加1.5亿元资金规模;各级财政支出的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用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3至5个百分点的速度稳定增长。
  江苏还把吸引人才的目光投向了省外、境外。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属创业服务中心,已引进博士6名、留学人员8名、硕士20名,企业总投资近1亿元。去年,创业服务中心技工贸收入5000万元,并呈裂变式发展态势,今年将达到5亿元。
  浙江
  加快城市化进程
  本报记者 袁亚平
  新年伊始,浙江传来捷报:该省去年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势头良好。浙江全省上下干部群众意气风发,明确了加快推进城市化这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到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争取达到50%以上,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现在,全省正在组织实施《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和《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省政府成立了省推进城市化工作协调指导小组,省建设厅提出了《浙江省2010年城市化发展衡量指标体系》,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科技、基础设施和环境6大类共39项指标。建立这一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切实把城市化建立在现代化的质的基础上。
  规划至2010年,浙江省城镇数量和规模结构更趋合理,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届时浙江省将拥有杭州、宁波、温州三个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省域中心城市;绍兴、嘉兴、湖州、金华、台州等一批人口规模在50万—100万的区域中心城市;义乌、临海等22个人口规模在20万—50万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一大批人口规模在5万以上20万以下的中心镇。使全省总人口76%以上集中在人口规模10万以上的城市中,逐步形成杭州、宁波、温州三城市为龙头的结构合理、规模有序、集约发展的格局。
  到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0%以上,实现高度的社会分工与协作;居住水平不断提高,每户拥有经济适用住房,并逐步改善,向宽敞舒适、方便和卫生的方向发展。
  注重人文特色,是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特点。他们提出,把城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城市,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得到妥善保护。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注重环境协调和综合艺术效果,充分体现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深圳:力争率先现代化
  本报记者 任维东
  深圳,这个创造了中国众多“第一”、充满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又永不满足的年轻城市,在迈向新世纪的征程时,要再创一个更辉煌的中国纪录,那就是短期内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所谓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指完成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以及伴随工业化发生的经济市场化、人的社会化、社会城市化、政治民主化、人口知识化等一系列进步性变化。那么深圳目前的情况如何呢?国内经济学家认为,深圳与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水平约相差4年的发展差距,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水平。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深圳还存在经济效率明显偏低、科技进步效能偏低、经济发展的自主能力偏低、科教文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等不足。
  “深圳市要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市继续先行探路”,根据中央和广东省委的要求,深圳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分析研究后提出:到2005年,深圳市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新口径)达到40%以上;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上,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政府高效廉洁,法治环境优良,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提高,等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深圳市今后几年将采取这样一些主要措施:
  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同香港的合作;大力加强招商引资;进一步拓展深圳的发展空间和腹地,密切对内经济贸易合作。
  加快建设高科技城市,不断发展产业优势。把深圳建设成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基地、产品出口基地和成果交易中心,在信息技术产业的某些领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
  加快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繁荣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根据广东省社科院和深圳市专家学者们的预测,按年增10%的可能趋势,2010年深圳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达到10万—13万元左右(约合现在的1.2万—1.6万美元左右),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约为当时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实现中等发达的现代化。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深圳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世人面前。
  海南启动新一轮发展
  本报记者 鲍洪俊
  千年开局,如何判断海南经济形势?以一个记者的眼光来看,我认为海南目前正步入建省后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
  依据一:长期困扰全省经济发展的泡沫经济风险,正在化解。建省热和1992年的房地产高潮酿成海南经济发展的两大风险:一是金融风险,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农村信用社积聚大量不良资产,影响金融安全,危及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二是房地产大量积压,全省积压商品房产达到700多万平方米,几乎占全国积压房产的1/10。海南经济发展速度从1994年开始,连续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是泡沫经济发展的苦果。可喜的是,从1998年7月21日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海南发展银行关闭开始,到去年国家将海南作为全国处置积压房地产试点地区,泡沫经济两大风险逐步化解。最大的金融风险,已经随着海南发展银行的平稳关闭,基本化解。类似问题诸如信托投资公司和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问题,虽然处理起来难度依然很大,但最难对付的硬骨头毕竟已经啃下。大量积压房地产,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市场反应较为热烈。全省已经处理一成左右的积压房地产。
  依据二:海南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时期。海南经济已经经历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两个经济增长周期。从1994年跌入经济增长谷底开始至今,进入第三轮经济增长周期。新一轮经济增长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前两轮经济增长都是由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发端,而且主要由外部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流入启动不同,海南第三轮经济增长是在政策优势淡化、宏观环境并不宽松的背景下,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实现的。前两轮经济增长,内部产业结构失调,泡沫经济膨胀;新一轮经济增长,以自身不断优化的“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海岛型旅游度假基地”产业结构为基础,实实在在,稳健健康,剔除了泡沫成分,增长质量较高。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生产力主体的人,正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在泡沫经济环境下浮躁不已、渴望暴富、不愿意通过诚实劳动积累财富的一些人,如今已放弃幻想,脚踏实地,致力于基础产业的发展。一些当年的房地产老板、歌舞厅经理,变成了瓜商菜农、企业董事。所以,简单看现象,眼下的海南,似乎人气不旺了。其实,这恰恰反映出海南风气的变化,昭示出海南发展的质量。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底是依靠娱乐市场的繁荣,还是基础产业的发展呢?海南人选择的是后者。
  展望新世纪,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南将不会出现90年代初期的“暴热”胜景,但真正的辉煌时刻一定会到来。
  海口市中心花园
  鲍洪俊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