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挑战癌魔——访福州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郑伟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01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挑战癌魔
  ——访福州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郑伟达
  龙小勤
  癌症,是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降服癌魔,是当代医学的重要使命。福州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郑伟达,就是一位勇于挑战癌魔的人。他说:“我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就是在这条布满荆棘与陷阱的漫漫长路中矢志跋涉。”
  郑伟达很幸运,成长于福建闽清县一个中医世家;郑伟达很不幸,高中毕业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走进医科大学的大门。他有两个伯父,一个擅长中医,一个擅长草药,在当地颇有名气,立志要做名医的他,就随伯父尝草认药,学到许多中草药的治疗经验。同时,发愤攻读医学名著,做了16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诸如《万病回春》、《医宗金鉴》、《汤头歌诀》等能背而诵之。在有了一定医学知识后,他又潜心钻研各家验方秘传,并考上乡村医生。
  在乡村行医的那些日子里,他以善治疑难杂症而慢慢有了一些名气,勤于思考的他,根据自己的心得,写出了《疑难杂症治理》一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当时,在父老乡亲们眼里,郑伟达是一个聪明上进的好青年,做了医生有了“饭碗”,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他心里想的远不是这些,“我有一个梦想,一个能为人类解除癌魔折磨的伟大梦想。”直到今天,他回忆当年的满腔豪情,仍有些激动。
  一个乡下“郎中”竟然要向癌魔挑战,这在当时是谁也不免疑惑的。但郑伟达认定了自己的目标,他只身来到福州,叩开了福建中医界泰斗郑孙谋的家门,自荐为徒。老先生被这位年轻人强烈的求知欲和远大抱负感动了,收下了这位没有专业文凭的门生。
  跋涉之路是艰难的。那时候他觉得自己坠入了汪洋大海,找不到方向,也看不清彼岸。但他有热情,有信念,有师友的鼓励和帮助。他一边行医研究,一边外出广交名医,慢慢有了一些感觉,有了一些头绪,先后著述和编写了《中医治疗肿瘤经验》、《人类名方临床应用》等专著,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为了在肿瘤治疗上有更大的突破,1995年初,郑伟达发起成立了民办的中医肿瘤研究所,并说服家人以房产做抵押借贷10万元研制抗癌中成药。他努力发掘传统中医的精粹,反复试验改进,终于研制成功一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抗癌新药———“神州消瘤胶囊”。1997年10月13日,在国家卫生部新药评审会上,该药获得了专家评审通过并被改名为“慈丹胶囊”。由此,该药正式投入生产,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国家级的抗癌中药品种。经卫生部指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等一批医院临床治疗实验,结果证明,该药对肝癌、胃癌、肺癌等中晚期患者疗效显著,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
  如今,“慈丹胶囊”已大批量生产,当许许多多的癌症患者手捧鲜花走向郑伟达的时候,他没有一丝的得意和陶醉。他说:“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出现所谓的治癌‘特效药’,我只是迈出了一小步罢了,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郑伟达今年45岁,日常除了科研、著书,仍坐堂会诊。名气大了,外出义诊也更多了,为此花去了8万多元的差旅费。日前,在北京中医药治疗中心北新桥门诊部,他对笔者感慨道:“挑战癌魔,是全社会赋予医务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