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咎莫大于欲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4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咎莫大于欲得
  李卫星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是二千五百年前老子说过的一句话。江泽民同志曾经引用这句话,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奋发向上,淡泊处世,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纵观今日一些落马之人,探其原由,“祸咎”概莫能出其“不知足”和“欲得”之外。王宝森、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贪婪的欲望使得一个又一个春风得意的“能人”,从马上倏然坠地,沦为阶下囚甚至走上断头台。就拿成克杰来说,他在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期间,伙同其情妇总计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四千余万元。四千余万元的天文数字,姑且以他还有四十年的大限计算,每年可以均摊一百多万元。以平常人的心理,实在难以理解他聚敛那么多的钱财到底要做什么?格林童话《渔夫和他的妻子》老幼皆知,贪婪的渔夫妻子令人厌恶,也使人叹息。然而,成克杰之流的所作所为与愚昧的渔夫之妻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
  人都有欲望。人的欲望与生俱来,挥之难去,但同时人又是具有理性的高级动物,应该而且能够把握好欲望的“度”。人活在世上,有些东西应该得到,也能够得到;有些东西不该享有,也不能攫取。制欲戒贪,历来是为官者修身做人的第一要则。今天,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吸引人、诱惑人的东西很多。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自觉遏制自己的一些欲望。既要抵制官欲、权欲,又要抑制物欲、钱欲,还要限制生理上的某些欲望。否则,哪一种欲望过度,都会出毛病。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表明,过度的欲望满足不是幸福,而是一种自我放纵。面对金钱的诱惑而利令智昏,面对权力的诱惑而官瘾难捺,面对美色的诱惑而迷乱失态,则必定一步步跌进诱惑的陷阱、罪恶的深渊。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职务上嫌低,在待遇上嫌差,在荣誉上嫌少,片面地同别人比地位、比待遇,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消极怠工;比物质享受,比豪华气派,一旦己不如人,就心生邪念,步入歧途。这种原本不当的比法,其结果只能是越比越觉得吃亏,比来满肚子失意和不满足。不知足就必然贪心,放纵欲望必然成为贪婪的“魔鬼”,最终落入老子所说的“祸咎”之地,使自己身败名裂。
  “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这是古人从生活的甜酸苦辣中提炼出来的至理名言。当前,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的变化,面对各项改革措施出台给利益关系带来的调整,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自觉制欲戒贪,“知足常乐”很重要。这里的所谓“知足”,就是要在生活上跟全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比,工作上跟那些甘于清贫、一心一意为党的事业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比。这样的比,才能比来一颗平常心,比来奋进的动力和奉献的情怀,进而用好手中的权力,做好本职工作,甘于淡泊,自守清贫,而不至于沉湎于酒绿灯红、应酬往来,热衷于哗众取宠、好高骛远。只有这样,我们的领导干部才能在高尚的思想情操支配下,始终保持旺盛的进取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永做埋头苦干的实干家和无怨无悔的奉献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