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因特网上民族风——中国民族类网络资源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4
第12版(民族大家庭·视点)
专栏:

  因特网上民族风
  ——中国民族类网络资源巡礼
  石茂明
  身处网络时代,各种媒介关于网络、网站的讯息像一阵阵春风,扑面而来,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6个民族56朵花。在因特网上,中国民族类网站也是百花争艳,各具风情。中国民族类网站经过三四年来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总的说来,民族类网站资源主要包括:各种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开设的网站或分站点、专业网站的分站点开设的少数民族内容,从事民族经济文化开发的企业的站点及网络爱好者建设的个人主页。
  民族事务机构网站。国家民委网站开通于1999年秋,四川省民委、北京市民委等省市民委部门也开通了网站。民族类期刊中,以《民族团结》和四川《民族》杂志月刊上网最早。“上海民族情”专题站隶属于上海科技网,是上海科技系统党委统战处、上海科技系统少数民族联合会、《上海民族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与华东师大计算机科学多媒体技术研究室联合制作的。它是政府部门民族类站点中内容最丰富的一个。
  截至今年5月,以单一民族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类网站有30多个,涉及藏族、维吾尔族、满族、锡伯族、朝鲜族、回族、裕固族、鄂伦春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纳西族、侗族、独龙族等14个民族。
  这些民族网站中,不乏界面、内容俱佳的个人网站。何健的“雪域风情”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锡山的“中国锡伯族”网非常简练,足够让网民们对锡伯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丽江上线、纳西主页的界面极富创意,美观别致;“塔克拉玛干”是一个多人合作的个人网,界面大方,结构合理,日均访问量很高;“新中国苗族网”由贵州的余岛开创,各在不同城市的几位网友联合组成制作群,强调整体性。侗乡情缘、Kim小家、中国苗族等一些网站为爱好音乐的网友们提供了醇郁的民族传统歌曲或乐曲。“民族魂黄土情”则是一个展示汉族的安塞腰鼓、安塞剪纸和安塞农民画的站点。
  民族类学术网站之中,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网页是中文GB码(中国大陆地区)人类学专业性站点中发布最早、界面效果不错的一个站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依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网建设的所网分站点,是民族研究类网络的重要基地,目前更多内容尚在建设之中。今年4月下旬,民族所站已经初步完成“中国民族研究文献信息数据库”上传。该数据库现阶段包括的内容为1989—1998年间出版的民族学专著以及全国大部分刊物上所发表的有关民族研究论文的信息。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网站在今年4月底开始上传运行。这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界第一个独立域名网站。
  民族类经济或企业网站也不断涌现。海南省民族对外贸易总公司广州分公司、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广西民族语文印刷厂、宁夏黄河民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民族科技研究院兰州威信制药厂、广西博白民族纺织工艺厂、四川阿坝制药厂等都建立了网站。民族地区以旅游和民族风情为主要内容的网站或个人主页是最为丰富的一块,如:多彩云南、悠游云南、云南旅游、西藏旅游、香格里拉——梦幻之旅、雪域风情、走进西藏、丽江旅游网、鄂伦春旅游、恩施土家风情、黔江土家风情、漫步清江、凯里国际芦笙节专题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号角一响,“网络化西部开发”热潮也随之兴起。一些门户网站、传统传媒站、专业网站争相推出“西部大开发专栏”或者“西部大开发专题报道”,如人民网、新浪网等,依托于传统优势,质量和可信度均不错。
  以上,只是一个关于中文民族网站或专题站点的大致介绍。如果您方便,不妨亲自上网浏览一圈,那可是比实地旅游要省钱得多、内容要丰富得多。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质朴悠扬的民歌、古朴独特的风俗,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