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阅读
  • 0回复

法国总理失言惹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3-01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法国总理失言惹风波
  本报驻法国记者 果永毅
  法国总理若斯潘26日从加沙机场直接飞返巴黎。他出言不慎,称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袭击以色列的行动为“恐怖活动”,在阿拉伯世界引起轩然大波,遭到石块袭击,铩羽而归。
  若斯潘回到巴黎戴高乐机场后表示,他将于3月1日例行内阁会议前会晤希拉克。希拉克当晚即打电话给若斯潘,重申法国坚持既定的外交政策,希拉克特别强调法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特殊责任,重申了1996年法国参与达成的“黎、叙、以三国停火协议”中倡导的“均衡政策”。他表示,重新质疑这种“均衡政策”,将有损于法国的外交信誉和法国致力于中东和平的努力。外交部长韦德里纳在解释若斯潘讲话背景的同时,也强调法国的中东外交政策是“明确而清晰的”,不会因为总理的这一讲话而改变。
  众所周知,中东问题是法国外交最为敏感的领域。1958年第五共和国建立以来,从戴高乐至密特朗,无论右翼还是左翼,法国的中东政策是始终一贯的。密特朗当年曾想将“不偏不倚”的路线稍稍偏向以色列,但一直未敢实施。他慨叹说,这一领域外交政策的表述十分微妙,连一个逗点的位置都不好轻易移动。这一次,若斯潘犯了“大忌”,不但移动了逗点,而且改变了一个关键的词汇,捅了一下最不该捅的“马蜂窝”。1996年4月,以色列发动对黎巴嫩的战争不断升级,美国与法国先后提出过“和平方案”,最后各方达成妥协,形成了为国际社会所欢迎的七点停火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协议承认了真主党的存在及其政治作用,而且对黎真主党武装在黎巴嫩南部从事抵抗以色列占领的行动没有作出任何限制。当然,一纸协议未能保证该地区的长久和平,3年多来,双方冲突仍时有发生。若斯潘将真主党武装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称为“恐怖行动”,显然是不符合法国的一贯立场。他自己事后不久也觉得说漏了嘴,遂将“恐怖行动”改称为“战争行动”。可惜未能挽回影响。
  1997年开始的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左右共治,比起前两次来,应该说还是比较和谐的,虽说依据宪法,外交与防务是总统的“领地”,但希拉克与若斯潘在一系列外交政策上步调是一致的,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法国还是能够“以一个声音说话的”。据说,此次若斯潘出使中东之前,总统与总理进行了充分磋商,并且划定了政策“底线”,若斯潘引起外交风波的讲话是出于无心的口误呢,还是另有别的意思,此间舆论亦议论纷纷,猜测不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此事造成的损失是相当惨重的。《费加罗报》今天以《若斯潘跌进错综复杂的中东陷阱》为题分析其危害。《星期天报》以调侃的口吻写道:若斯潘执政1000天了,1000天里有1000句赞语如同1000朵鲜花落在他的头上,当然,他在中东犯的惊人错误不应计算进去。还有4个月,法国就将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到时候共治双方若不能以“同一个声音”说话,问题就严重了。
  (本报巴黎2月2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