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阅读
  • 0回复

我国木偶戏皮影戏的民族特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01
第3版()
专栏:

  我国木偶戏皮影戏的民族特色
  朱丹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和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对孪生姊妹,在来源和艺术形式上都有比较接近的地方。它们在我国戏曲史上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保存的剧种非常多,流传的地域也很广,同是我国最有传统和特色的艺术。
早在唐宋两代,就有所谓“影子戏”,宋人的笔记中记述很多;当时在制作方法和表演技术上已和今天的皮影戏差不多。木偶戏的起源则更早,在距今两千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比较原始的戏剧形式。目前全国各地的木偶戏皮影戏,据有史可查的,多半开始于明末清初;其中也有更早的,如福建上杭的木偶戏,在明朝初年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可是在旧社会这两种民间艺术从来不被重视。全国解放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下,各个剧种的艺人都翻了身,木偶戏皮影戏也在各地党和政府的扶植与领导下,获得了某些整顿和发展。五年以来,木偶戏皮影戏在全国各地已结成了一支相当大的队伍;根据现有的二十二个省市的极不完全的统计,即有木偶、皮影班社两千零五十四个,艺人一万一千一百四十七人。
为了检阅这一支队伍的战斗力量,交流工作经验,并进一步研究今后改进和发展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今年四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木偶戏皮影戏观摩演出会。到会的有十二个重点省份的代表,演出了很多传统剧目和新剧目。由于这两种艺术形式本身所具备的优点和它们长时期在群众中建立的基础,使它们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所熟悉和热爱的艺术,而且成为能够被群众自己所掌握的艺术;目前全国各地的木偶戏皮影戏班社,多半是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业余的和半职业的艺术团体。
木偶戏皮影戏观摩演出会一共演出了五十三个剧目,其中以各地原有的传统剧目为多,在内容上,首先是采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如“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和“断桥”、“火焰山”、“哪吒闹海”等;也有以童话寓言为题材的,如“中山狼”、“鹤与龟”等;还有专门表演木偶皮影特技的“花振芳卖艺”等节目。其次,也有一部分是根据现代生活编写的新内容的节目,如黑龙江的皮影戏“工农联欢”和反映土地改革政策的广东提线木偶“范寿山”等。在专门为儿童看的新节目当中,则有根据动物故事编写的湖南的改良皮影
“两朋友”、“贪心的猴弟弟”。这些反映现代生活的新编节目,虽然在这次会演中还不够多,在主题上和表现方法上也还存在一些缺点;但这种新的尝试和勇于改进的精神是值得重视和鼓励的。
由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民觉悟程度的提高,木偶戏皮影戏必须在传统剧目的内容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并积极创造能够反映现代人民生活的新剧目,才能适应客观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要求下面,解放后几年来,一部分带有封建迷信和色情毒素的传统剧目已经由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协同艺人加以取缔和修改;如“阴阳界”、“还魂帕”、“活捉三郎”、“大小争风”等有毒素的剧目,已经不再出现在木偶戏皮影戏的舞台上了。
在创作新剧目的工作上,这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虽然还没有有计划地进行,但各地木偶皮影班社在过去一个时期内已经自动地上演了一批新的节目,特别是皮影戏艺人在一九四九年就演出过“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他们配合着开国以来的大规模政治运动,演出了“一贯害人道”、“二老捐献”、“大家都满意”、“人往高处走”等戏,以及这次在会上演出的许多节目,向农民宣传了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并提高和鼓舞了他们的生产热情。
由于我国的木偶戏皮影戏是来自民间,同时又是和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斗争息息相关的,所以不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带有极浓厚的生活色彩和地方色彩。在形式上,我国的木偶戏皮影戏是和各地的地方戏曲紧密地结合着的,这是我国木偶戏皮影戏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因此,它具有丰富的舞台动作,特别是舞蹈动作,和优美的音乐语言,这是和我国的民族戏曲的传统相一致的。所以很多的传统剧目是用歌舞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小放牛”、“盗仙草”,主题简明生动,语言和动作丰富活泼,富于韵律美,许多场面载歌载舞,甚至使观众觉得这类剧目的剧中人物是最适合于用木偶来演出的。由此证明我国木偶戏皮影戏将能配合着新歌舞剧的发展,创造出自己独有风格的节目来。在刻划人物方面,我国木偶戏皮影戏有着极大的成就。过去有些国家曾有人认为木偶戏只能演喜剧,不能演悲剧;木偶戏的角色只适合于用夸张的形态和幽默的动作来表现讽刺的主题,可是在这次演出的“花亭会”、“二堂舍子”、“西蓬击掌”、“宇宙锋”以及“断桥”等抒情风格的剧目当中,它们都能用细致的动作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创造了真实的人物性格,使木偶角色和皮影人在舞台上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人。
其次,我国的木偶戏皮影戏也是表现喜剧的能手,善于演幽默讽刺的主题,使用起夸张的手法来是十分大胆的。如在“火焰山”一剧中,表现了孙悟空钻进牛魔王肚子里面的画面;在“快活林”里面,描写武松把蒋门神的女人纳入缸中,后来由店伙把缸打破,才从缺口里面救出这个女人。此外在
“水漫金山”、“收三徒”等戏中,借用神魔变化的情节,把许多特异的形象和动作搬上舞台,增加了戏的浪漫气氛和喜剧效果。另外,由于木偶戏的舞台限制较少,可以利用许多在一般戏剧舞台上难以作到的表现方法;如“中山狼”中的狼可以说话,赵简子可以骑在马上穿场而过,这些不仅无损于整个舞台美,而且增加戏的真实效果。
最后,在我国木偶戏皮影戏舞台上经常出现一些紧张激烈的武打场面,和木偶、皮影特有的技术;如“蜈蚣岭”、“快活林”中的武术、“闹天宫”中的腾云驾雾、“水漫金山”中的水斗,都表现得非常精采。“大名府”中的耍葫芦、玩蛇、舞狮;“闹龙宫”中的龙战,以及“水擒庞德”中的水中大战,“火烧濮阳”中的烟火都不是在平常的舞台上可以做到的。在有些戏中,木偶和皮影人可以穿衣、结带、解钮口、翻根斗、打旋子,克服了木偶和皮影人动作不容易灵活的先天缺陷,这些都表现了中国木偶皮影艺人的高度技巧和卓越的匠心。
中国木偶皮影在制作和造型上,一贯着重于单纯灵活并富于装饰趣味,如广东木偶的眼睛,不仅能上下开阖,而且能左顾右盼,帮助内心表情;湖南、四川木偶四肢及手部都很灵活,能接取物件;黑龙江的皮影则能迈步走路,开口说话。这些都是多少年来艺人苦心创造的结果。在造型上,中国木偶及皮影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福建老艺人江加走雕刻出来的木偶头部,个个有突出的性格,并且具有他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青海等地的皮影也表现了特殊的图案美。
现在在木偶皮影的制作技术上各地都已经大加改进,如湖南改良皮影的增加推台,在银幕上消灭影签子,在影人的操作上添用拉线的设备,这些技术性的改良工作,使我们的艺术制作更加科学化,这是应该提倡的。
木偶戏皮影戏的音乐和歌唱也是异常丰富的,从这次会演中,我们听到三十种以上的曲调。这些音乐和歌唱大部分受地方戏曲的影响,但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如木偶戏中的郃阳线戏的曲调,就是根据秦腔和山西梆子创造出来的,这种曲调称为“线吼调”,具有一种悲壮激昂的特殊情调。在皮影戏中,唱腔更加丰富,如有名的滦州影调和乐亭影调,唱腔分工极细密,并根据情感变化,选用不同曲牌,给演出增加美感。陕西“碗碗腔”是影调中一种独有的曲调,用各种不同的音调分门别类地帮助刻划人物的性格;这些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音乐,形成了木偶戏皮影戏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这一次观摩演出各剧目的内容、演技、音乐等方面来检阅我国木偶皮影艺术,可看出它们是有很大的成就和特点的。但是从这一次演出中,我们也发现了目前在木偶戏皮影戏中存在着的不少缺点,迫切地须要加以改进。如在舞台形象方面,有些剧目至今还保留着小脚、及杀头流血的形态和表演;有的人物形体不完整,大部分木偶没有胸腔、肩部和手形;有的造型潦草,在面部乱涂色彩,并显出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头部和身躯大小的不相称;这些都大大地减低了舞台形象的美观和真实性。另外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也有作了不正确的夸张甚至歪曲的描写的,如有的戏把历史上的英雄描绘成凶恶残暴的人,有的戏在现代人物的动作和歌唱方面,采取旧的舞台动作和腔调,产生滑稽可笑的感觉。在表演方面,有的单纯追求特殊的演技,如使彩、用烟火、脱离剧情的武打等;有的在进行舞台形象和布景的技术改进时,片面地追求写实,使服装道具都变成灰暗陈旧的颜色,丧失了色彩鲜明装饰艳丽的民族传统和乐观情调。这些都是必须加以周密地研究和积极地改进的。对于传统剧目的改革,必须是有计划的,根据几年来戏曲改革的经验,有步骤地稳步进行。
木偶戏皮影戏是综合性的艺术,在进行改革和创造时必须依靠各方面协同考虑,如剧本内容、演出形式、人物造型和制作、表演技术、舞台布置、灯光作用、音乐效果等各方面都应该紧密地取得配合,求得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希望各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对重点领导的班社,在整理剧目和进行艺术改革上加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以便创造经验,协助一般的班社进行改革工作。木偶戏皮影戏应注重业余的或半职业化的发展,不要轻易发展为职业化的和国营的,以免离开原有的地方基础,形成脱离实际的冒进倾向。目前的工作应该着重于继续发掘和整理民族传统的优秀剧种和剧目,交流全国各地的表演和制作的经验,要求诗人、剧作家、戏曲家、美术家、音乐家一齐参加这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积极创造新的剧目,尤其是反映现代生活以及以儿童为对象的新剧目,使木偶戏皮影戏在祖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伟大年代中成为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和培养下一代的有效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