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龙泉赏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5-01
第7版(副刊)
专栏:九州风物

龙泉赏剑
  孙为刚
  说起龙泉这个地方,知道的人恐怕不多;而提起龙泉宝剑,不知道的人恐怕也不多。大诗人李白曾写下了“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的著名诗句。在武侠小说里,在文献古籍中,龙泉宝剑的大名随处可见,几乎成了宝剑的代名词。
  龙泉剑产自龙泉县(1990年撤县设市)。龙泉市位于浙西南,浙闽赣交界的群山之中。小城规模不大,风景却很别致,周围群山环抱,城内流水潺潺。深秋的一天傍晚,我们一行人有幸夜宿龙泉,晚饭后漫步街头,只见大街上华灯齐放,街两旁店铺林立,而其中经营龙泉宝剑的店铺比比皆是。我们信步走进一间铺面不大的商店,只见空中挂的,架上摆的,柜中放的,到处都是宝剑,间或还有其它的古代兵器,什么刀、枪、锏、戟,斧、铖、钩、叉,十八般兵器应有尽有。然而品种最全,做得最精致的要数宝剑,什么单剑、双剑、蟠龙剑、鸳鸯剑、腰带剑、手杖剑、八卦剑、太极剑,不下数十种。只见长剑三尺有余,威武大方;短剑小不盈尺,小巧玲珑。剑鞘多为紫红色的花梨木所制,鞘面有的镀金,有的镶银,还有的包着蛇皮。价格高的达数千元,便宜的只有数十元。放眼望去,有的金光灿灿,有的银光闪闪。待到拔剑出鞘,只听铮然有声,但见寒光闪闪。白色的剑身上或嵌有龙凤,或镶有七星,或刻有姓名和赠言,无论赠言还是图案,都是用紫铜嵌入剑身,白底红字,铮明瓦亮,令人惊叹。
  天下之大,为什么单单龙泉这地方盛产宝剑?带着这个疑问,我请教店家。店主是位五十开外的老板娘,她操着带有浙南味的普通话,讲述了龙泉宝剑的来龙去脉。
  二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的铸剑名匠欧冶子奉命铸剑,他遍访名山大川,踏寻铸剑宝地,最后来到龙泉境内的秦溪山,只见这里有青山秀水,无鸡鸣犬吠,环境幽静,宜于铸剑,遂取当地山中铁英,筑炉铸剑,在湖畔择地凿井,取水淬火,最终铸成三把宝剑,分别命名为龙渊、泰阿、工布。欧冶子身背宝剑,走出大山,将宝剑献给楚王。楚王见剑寒光逼人,削铁如泥,连呼:“宝剑!宝剑!”从此,龙泉剑名扬天下。后人为纪念欧冶子,将秦溪山下的湖改名剑池湖,并在湖畔建剑子阁和将军庙,以纪念这位铸剑大师。如今,剑池湖畔古井犹在,将军庙遗址尚存。这些遗址已成为龙泉宝剑出龙泉的有力佐证。
  到了晋代,龙泉宝剑又有新说。《晋书》记载,西晋大臣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使人于丰城狱中,“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二曰太阿。”“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这一发现更使龙泉剑名扬天下,引得文人墨客赋诗赞叹。唐朝宰相郭震在《古剑篇》中写道:“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龙泉名宝剑,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往事越千年。欧冶子铸剑后远走他乡,张华掘地所得的龙泉剑也早已不知去向,但欧冶子的铸剑技艺却在龙泉深深扎根,递代沿袭,世代相传,直至今天。据说,如今龙泉市生产龙泉剑的厂子有数十家,年产量不下百万把,真正成为龙泉的名产、特产。
  在古代,宝剑是杀敌防身的兵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今天,不开刃的龙泉剑(开刃则成了管制刀具)只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或是作为一种健身器材,但它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1951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龙泉剑曾获大奖。1972年,周总理曾将龙泉剑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如今,龙泉剑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到美、英、日、法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好一把龙泉剑!从古至今,为龙泉赢得如此荣耀,难怪龙泉人说起龙泉剑,人人眉飞色舞,个个如数家珍。
  从灯火辉煌的店铺回到住处,我的眼前仍然闪现着各式各样制作精美的龙泉宝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