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阅读
  • 0回复

“生命线”上的绝唱——追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干部邵荣雁(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1
第1版(要闻)
专栏:

  “生命线”上的绝唱
  ——追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干部邵荣雁(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吴天智新华社记者 黄秋生本报记者 郭嘉
  英雄警官邵荣雁没有留下一句话,就永远地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事业,离开了他日思夜念的战友和亲人。
  今天,那场恶梦般的洪水已经过去9个多月。五邑侨乡和南粤警营,依然传颂着他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一声声、一字字深情的诉说,汇成了邵荣雁短暂而又壮丽人生的交响。
  固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1995年4月,邵荣雁担任支队政治处主任不久,就把关于“廉”字的注解工工整整地写在了日记本上:“廉者,‘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清,六曰廉辨。’今特记下‘廉’字的注解,日后行事比照之。”这个注解正是邵荣雁严以律己的思想准则和行为的写照。他始终以“出污泥而不染”的浩然气节,固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在任政治处主任和副政委的6年间,他主持考核任用干部60多人,从没有为一个人说过情;他先后搬过3次家,从没有用过支队的一车一兵;他在江门市有近百个亲朋好友,从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们办一件违规的事。1999年底,武警广东总队对江门支队7年来的财务账目进行了审计,在数万张发票中,没有一张邵荣雁生前因私报销的发票。
  邵荣雁生前常说:“作为一名政治工作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表现出高尚、廉洁、正直、坦诚的品质。”1998年7月,邵荣雁负责支队学员干部的分配工作。当时,曾给他开过车的司机吴科文刚从指挥学校毕业,想分配到驻市工区中队任职。邵荣雁对吴科文说:“从个人感情讲,我应该满足你的要求。可是,我给你一个人开了‘绿灯’,就等于闯了‘红灯’;我给了你个小面子,就丢掉了党的大面子。”最后,他不但没有给吴科文开方便之门,还建议支队党委把吴科文分配到驻偏远艰苦地区的直属大队当排长。吴科文经过几年的摔打,成了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邵荣雁牺牲后,小吴痛哭着说:“当时,我对邵副政委还有怨气,今天我才明白,他是为了让我一辈子都活得光彩!”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心如明镜,则坦坦荡荡。在江门市,进歌厅、上发廊、洗桑拿对一些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事,邵荣雁却把这些事同共产党员的形象联系起来,从不涉足其中。在一些人眼里,权力是一把打开功利之门的金钥匙,是编织个人梦想的彩带。但在邵荣雁眼里,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是斩断私欲之根的一柄利剑。
  矫正共产党人的人生天平
  邵荣雁生前有两个未了的心愿:一个是给老母亲翻修百年老屋,一个是带女儿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这两个在常人眼里很平常的事,邵荣雁直到牺牲也未能如愿。
  邵荣雁的老家在广西苍梧县农村。从他记事起,一家人就住在清朝末年修建的一座老土院里。去年8月,上级批准他休假,他准备利用假期回老家维修老屋,让81岁高龄的母亲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没想到,却赶上了抗洪。
  家是温馨的港湾,邵荣雁停靠的时间却很有限。担任支队领导后,他一年中几乎有半年的时间在基层忙碌,就是逢年过节,也不能和家人轻轻松松地团聚几天。
  1996年11月,邵荣雁在直属大队蹲点。有一天晚上10点多钟,突然下起了暴雨,气温急剧下降。他8岁的女儿邵凌从家里打来电话说:“妈妈去广州办事还没有回来,我中午都没有吃饭,肚子饿得好痛啊!”说着,就哭了起来。邵荣雁拿着话筒教女儿开煤气、下面条……从那以后,像这样的“电话晚餐”,对邵荣雁和他的女儿来说,已经是平常事了。
  邵荣雁在副团职工作岗位上干了6年。近几年来,江门市经济发展很快,不少人都劝他早些回地方找个好位置,活得轻松潇洒一些。对邵荣雁来讲,这种机会不是没有,而是很多。
  1997年,江门市政府需要几名科级干部。支队长朱广英听到消息后,对他说:“老邵,对你个人的前途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前几次,是我不想让你走,错过了好机会。这次是走还是留,由你自己下决心。”邵荣雁独自想了一夜,第二天就到中队蹲点去了,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高唱共产党人的奉献之歌
  邵荣雁短暂而壮丽的人生,处处闪耀着奉献的光华。
  邵荣雁牺牲一个星期后,罗定市太平乡小学三年级女学生曹水妹收到了一张汇款单。留言附页上写道:“今寄去新学期的学费和书本费200元,请查收,祝学习进步。”
  1998年2月,邵荣雁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罗定市太平乡小学女学生曹水妹父母双亡,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回到办公室,他立即从刚发的工资袋里拿出300元钱,又上街买了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具,按报纸提供的地址寄给了曹水妹。从此,邵荣雁在每个新学期开学之前都按时把学费寄给曹水妹,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关爱着这位失去亲人又面临失学的山村女孩。
  邵荣雁解难救困的,又何止一个曹水妹。他自当干部以来,先后为灾区、希望小学和家庭有困难的官兵捐款12000余元。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这是邵荣雁生前最爱唱的一首歌,也是他对人生真谛的全部理解。
  1998年4月,邵荣雁的妻子杨丽华所在的工厂被一家外资企业兼并,厂里有21个女工被精简下岗。当时,杨丽华是厂里的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外商听说她熟悉厂里的业务和女工情况,就决定以高薪聘请她当行政副经理。邵荣雁知道后,对杨丽华说:“厂里下岗的姐妹工作还没有着落,在这个节骨眼上,咱们得伸手拉拉她们。”
  杨丽华理解丈夫的心思。夫妻俩一合计,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又争取了一些贷款,把下岗的姐妹重新组织起来,办起了一个速冻食品加工厂。
  在邵荣雁的支持下,杨丽华带领女工们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如今,“美味食品厂”在江门市办得红红火火,杨丽华也被评为“广东省巾帼建功带头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邵荣雁像一只不倦的春蚕,一缕闪亮的烛光,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直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邵荣雁的名字已经传遍南粤大地,军营内外。武警部队党委和中共广东省委已经作出了向邵荣雁同志学习的决定,高度评价邵荣雁是我党我军宗旨的模范实践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楷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