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朱德将军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1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大象书话

  《朱德将军传》
  陈学勇
  假日翻书橱,翻出压在橱底下的一册《朱德将军传》。这是十六开的打字油印本,将近二百页,“文革”时期的产物,印成于1967年2月,封面有黑线框上的“供批判用注意保存”字样。此传乃刘白羽所撰,自1941年1月1日至同年10月8日完成。全传列二十七章,目录中附有“后记”,但未见于打字本。显然是“后记”文字不利于批判,或为防止“放毒”删去了,这样的思维和做法那时极为常见。扉页还有一篇由“中国作家协会革命造反兵团”和“新北大公社红尖兵革命造反团”并署的“说明”。新北大公社乃“文革”时期北京大学的一个红卫兵组织,首领即聂元梓。“说明”意在引导“批判”,也属“文革”中这类印刷品的通常做法。这篇“说明”除了透露了写传背景及有关情况,颇见当时特有的文风,为今日年轻人难得一睹的历史陈迹。
  朱德在战争年代里的卓越功勋人尽皆知,参加缔造新中国以后,老元帅给人以很深的质朴厚道的印象,极受人民拥戴。这篇“说明”令我记起当年,几乎是一夜之间,从京城中心的长安街到郊区各大学校园,霎时刷遍了“打倒大野心家、大军阀朱德”的巨幅标语,还有“砸烂狗头”、“罪该万死”之类的字样,他的名字倒写,而且打上红叉叉。可叹一位掌握制定国家法律的委员长,竟不能以法维护自己起码的人格尊严。不言而喻,本来关进牛棚的刘白羽,必定又为替“军阀”“树碑立传”多吃了许多苦头。
  为共产党将领写传非自刘白羽始,记得此前沙汀即有一部记贺龙的《随军散记》并予出版。似乎也有人要写毛泽东,写其他领袖、将领,但不久一个个偃旗息鼓了,个中原因不详。开国初在《列宁在十月》一批苏联文艺作品影响下,又有人尝试领袖题材的创作,不久又成禁区,只放行颂歌式的诗体作品。这回是唯恐亵渎、歪曲已开始神化、圣化的光辉形象,所以,《朱德将军传》写成二十多年始终未得付梓。八十年代禁区大开,如今名人纪实作品泛滥快要成灾,朱德传记有了好几种,却无刘白羽的这一部,它实在很值得正式面世,何以出版家们没有兴趣,抑或找不到底本?眼下传记写法多倾向小说化(不是文学化),读来虽引人入胜,但难免心存疑惑。《朱德将军传》诚然简约有过,会使好求甚解的读者不太过瘾,然而它可信,是传主生前认可了的“是那么回事情”,这就独具史料价值,哪怕以后还将作成多少部朱德传,均难以替代它。尽管它必然摆脱不了解放区时期观念、思维的局限,但因为作者是位有成就的著名作家,它又具有通常传记所不备的文学价值,不失为刘白羽创作研究的重要文本。它恰如朱德所赞扬的那样,富有文采,展示了刘白羽一贯的文体风格,充满激情,酣畅淋漓,比之用力于敷述故事、猎奇秘闻的众多传记,刘白羽的笔墨不乏审美效果。
  《朱德将军传》既然是油印,印数一定很少。当年我如何得到了一本,记不清楚了,想来是组织中文系学生批判的,然而也毫无批判此传的记忆。我们毕业离校,许多批判材料当垃圾处理了,为何独留下这一本?或许朦胧地意识到: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文献,详尽记载朱德生平的文字,可谓绝无仅有,何况又出自刘白羽手笔。以后辗转数省、数千里、数十年,一直捆在我的书堆里,随身而行。未曾料到社会变化如此急遽巨大,当初那点意识渐渐消退得无影无踪。关于领袖们的出版物越来越多,这个油印本便遗忘在书橱角落里许久,今天忽然出现,它版本上的特殊价值又让我珍爱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