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全国艺术创作会上专家提出 重视作品的加工修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08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全国艺术创作会上专家提出
  重视作品的加工修改
  1999年我国文艺舞台新戏迭出,六百多台剧目交相辉映。面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排演的数百台剧目,2000年全国艺术创作会上,文化部领导同志和专家们认为,重视作品的加工修改,提高已有作品的质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剧目创作不能搞一个丢一个
  去年各地创作资金投入的绝对数额是相当可观的,这在文化投入还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很不容易,要珍惜这笔投入,使之产生长效益。创作要繁荣,要多样化,要有数量来体现,但是关键在于质量。真正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度的是质量,能流传下去的仍然靠的是质量。从这个角度论,一百台平庸之作抵不上一两部精品力作。从艺术创作来说,也只有优秀作品,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高质量的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反复锤炼,靠修改而来。去年创作的剧目,很多有非常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对于出精品,成功概率大。艺术创作不能搞一个丢一个,那是得不偿失。即使有的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收回了成本,得到了政府嘉奖,也同样不能到此为止。
  艺术家要有主心骨
  修改也是创造,恰到好处的修改往往会收到画龙点睛、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艺术工作者要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见解,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艺术构思,但同时也要从善如流。从善如流是指吸取好的有用的意见,不是什么意见都吸取。现在有少数领导人看过戏常常发表一些意见,有的意见往往让艺术家很为难。领导人的意见有时只是个人的看法,对这些意见艺术家要分析,不能说什么改什么。如果领导思考之后慎重提出意见,艺术家也不能认为是横加干涉。有的创作者出于对自己创作成果的偏爱,有时认为这也动不得,那也不能动,什么意见也听不进去,有的不完善的戏看了几遍都没有大改变,这也不利于提高。
  拥有自己的保留剧目
  通过持之以恒的重点剧目的加工修改,各院团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保留剧节目。有了自己的保留剧节目,就有了底气,有了创造、发展的信心。有的院团演出不景气,市场效益差,很可能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保留剧节目;或者虽有好剧目,但没有复排,没有坚持轮回上演。建立保留剧节目轮回上演制度,有很多好处。
  一是能保证市场,留住老观众,发展新观众。中国京剧院今年准备复排二十台保留剧目,在建立保留剧节目轮回上演制度方面迈出步子。
  二是能降低艺术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因为丢了老戏,不停地排新戏,就要不断地投入,这无疑增加了成本,还不能保证有市场,不能保证新戏能成为优秀作品。其结果只能是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收入越来越少。
  三是有利于培养新人。一个好戏,像《红楼梦》、《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茶馆》等,在持续的演出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四是有利于作品质量不断提高。对绝大多数作品来说,即使是保留的优秀剧目,也不能说是无懈可击的,只有不断演出,才能不断提高、完善。 (刘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