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戴维营会晤难有突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15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戴维营会晤难有突破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美国、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三方首脑会晤,11日在华盛顿附近的戴维营举行。由于上月为首脑会晤作准备的巴以部长级会议既没取得任何成果,也没造出良好气氛,首脑会晤有些出人意料。其用意何在?有多少成功可能?
  举行这次会晤是克林顿的主意。他反复解释:以巴和谈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在最复杂敏感的问题上,双方依然分歧严重,只有首脑会谈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巴勒斯坦最近重申今年9月建国的主张,是促使克林顿作出这一决定的直接原因。美国认为,巴方真的走出这一步,以色列必然要进行报复,比如把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划入自己版图。这样,中东可能重新出现暴力冲突,巴以7年和谈取得的成果将付之东流。迫在眉睫的危机感,使克林顿觉得三方首脑会谈的时机虽然并不成熟,还是决定一搏。
  把会晤地点选在戴维营,其用心和寓意是显而易见的。1978年9月,在卡特总统撮合下,当时的以色列总理贝京和埃及总统萨达特在那里签署和平协议。推进中东和谈是克林顿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1993年9月,克林顿上台的第一年,就促成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在白宫南草坪的“历史性握手”。此后,巴以开始正式和谈,并签订了一系列协议。目前巴以和谈停顿,双方关系趋紧,但克林顿似乎很欣赏巴拉克的这种说法:贝京当年到戴维营时,以国内2/3的人表示反对,但他带回的戴维营协议还是被接受了。克林顿指望出现奇迹,重演22年前的历史,搞出第二个戴维营协议,留下一笔像样的外交遗产。另外,克林顿感到,自己任期仅剩下半年,实在没时间等待了,哪怕这次达不成完整的和平协议,仅取得某种进展,为日后继续和谈打下基础也好;即使会谈无果而终,也算“死马当活马医”,尽了自己最后的努力。
  对这次首脑会谈的前景,舆论普遍不看好,认为不具备成功的条件。一是三方都处于弱势地位。克林顿总统来日不多,以巴首脑都受到内部反对势力的很大压力和掣肘,缺少作出历史性决定的机遇。再是以巴双方在根本问题上分歧依旧。
  从以方来看,巴拉克一方面对会谈的成功期望很大,表示“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在9月13日之前达成协议”。他又提出所谓5个关键问题不能谈,包括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巴勒斯坦难民,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河谷等。他说要带着这“5条红线”去美国,并把它们完整地带回以色列。这5个大问题几乎囊括了以巴之间的所有重大问题,如果预设这样的条件,首脑会晤还有什么好谈的?难怪阿拉法特指责巴拉克的说法是“提前腰斩戴维营和谈”。
  当然,巴拉克有他的难处。以国内反对妥协的势力太大,6党联合政府极其脆弱。为表示反对在首脑会谈中作出妥协,以色列移民党和全国宗教党先后退出政府,结果在议会120个席位中,支持巴拉克政府的席位剩下不足半数。11日,就在他要动身赴美之际,以议会举行对政府不信任投票,他虽然涉险过关,但在议会掌握否决权的情况下,他还有多大胆量和决心签署和平协议?
  巴勒斯坦方面对会谈成功的期望不高。巴方本来不同意举行三方首脑会晤,认为巴以双方分歧太大,应在首脑会晤之前多举行些低层官员的谈判。直到6月28日后它才改变态度,但仍坚持阿拉法特与会的前提是要遵守关于9月13日宣布建国的决定。巴还重申其原则立场:坚持土地换和平原则,以色列必须执行联合国决议,撤出被占领土,允许巴难民返回家园等等。这与巴拉克的“5条红线”可谓针尖对麦芒。
  戴维营会谈预计至少举行8天,会议期间实行新闻封锁,排除一切干扰,克林顿将全力以赴。 (本报华盛顿7月1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