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聚焦戴维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17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聚焦戴维营
  岳麓士
  最近几天,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卡托克廷山区的戴维营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7月11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引领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经过一番相互谦让,谈笑风生地携手步入了远离喧嚣和嘈杂、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戴维营“月桂屋”,开始了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
  对于中东和谈来说,层林叠翠、景色如画的戴维营,似乎是一块“风水宝地”。1978年9月6日至17日,美国总统卡特撮合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戴维营经过12天紧张谈判,签署了《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史称“戴维营协议”。“戴维营协议”为埃以在次年正式签订和平条约、结束战争状态打开了通道。埃以媾和是阿以争端由暴力对抗走向政治解决的历史转折,对中东局势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当年埃以美三方首脑戴维营会晤,是在埃以谈判搁浅,卡特决心加大干预力度,孤注一掷挽救“和平努力的败局”的背景下举行的。今天的巴以美三方戴维营首脑会晤,也面临着相似情况。根据巴以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为期5年的巴过渡自治应于去年5月4日结束。但由于以方拖延等原因,自治协议中的部分条款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去年9月,巴以达成《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规定双方将在今年9月13日结束最终地位谈判并签订永久性和约。此后至今,巴以围绕与最终地位协议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数十轮公开和秘密谈判,但双方分歧依旧。6月底,巴拉克就最终地位框架协议提出如下建议:以巴宣布结束敌对状态,以方同意和承认巴在自治区内建国;以方将在约旦河西岸实施最后阶段撤军,最终将该地区80%以上的领土还给巴方,但这一撤军将列入框架协议,待以后实施,约旦河谷将在10年后归还给巴方;巴勒斯坦国不准拥有正规军和重型武器,以国防军将继续在巴领土上保留预警设施;巴难民没有“回归权”;以方将同意耶路撒冷维持宗教现状,建议双方建立一个机制讨论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不能以1967年6月5日前的边界线划定以巴边界;以巴两国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允许巴人继续在以境内工作。巴拉克的建议与巴方的要求相距甚远,自然遭到巴方拒绝。7月3日,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在加沙宣布,不管巴以谈判的结果如何,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将在今年9月13日过渡自治结束时成立。
  现在,离结束巴过渡自治的既定日期已屈指可数,可巴以双方关于最终地位谈判尚未形成基本框架。以方声称,没有以方的认可,巴勒斯坦国无法建立,即使宣布建国并得到全世界的承认,也只能停留在文字上。巴拉克甚至警告说,如果巴单独宣布建国,以将彻底吞并它目前占领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局势倘若走到这个地步,巴以和谈将前功尽弃,中东又会重陷恶性循环的暴力冲突怪圈。作为中东和平进程重要调解人之一的克林顿,眼见巴以关系面临倒退危险,再也坐不住了,决定亲自出马进行直接干预,将阿拉法特和巴拉克请进戴维营,期望双方作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试图“克隆”出第二份“戴维营协议”来。
  然而,与22年前的埃以美戴维营首脑会晤相比,这次巴以美戴维营首脑会晤的难度更大。埃以谈判的要点仅限于以从西奈半岛撤军。由于以色列承认埃及对西奈半岛拥有主权,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双方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而进入关键阶段的巴以谈判,要讨论解决耶路撒冷归属、巴以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和水资源分配等最棘手难题,其中有些问题还涉及中东民族、宗教和他国利益等,所以矛盾交错,头绪纷繁,只经过几天的讨价还价,很难找到妥善解决良策。
  为了便于沟通,给戴维营会谈营造一种非正式和宽松的氛围,巴以美三方首脑省却了一切外交礼仪和繁文缛节,也没有制定详细的议程,除阿拉法特仍是那身标志性打扮外,其他人员一律身着便装。虽然会谈对外界严密封锁消息,但人们不难想象,会谈进程将是极其艰苦的,三方首脑都不会感到轻松。国际社会真诚希望戴维营会晤能取得积极成果,以推动巴以和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