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警惕“手机公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01
第7版(国际)
专栏:漫步地球村<30>

警惕“手机公害”
本报驻法国记者顾玉清
  当今世界,如果说新经济的标志是因特网的话,那么新时尚的象征恐怕就是手机了。谁也不会想到,短短几年不经意间,手机“旋风”横扫全球。在距离不断拉近的“地球村”里,手机已无处不在,承载着各种诱惑的铃声无时不在响起。20世纪80年代的“大哥大”实际上是手机的前身,它曾经代表拥有者的“身份和地位”。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成本的下降,手机才逐步微型化和大众化。手机的巨大好处是,它不仅使人能够充分享有“微空间自由”,而且满足了特殊的沟通与时尚的心理需要。一机在手,漫游世界,不管你身处何方,人们随时都能把你找到。这无疑给“地球村”的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机会。
  但是,手机也是一柄双刃剑,过度的发展与滥用就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有评论在分析手机热时不无讥讽地形容说,待人人手中都握有手机,它也就差不多已沦为一个形同“拴在野生动物身上的跟踪器”。不可忽视的是,手机热引起的已经和正在显露出的问题,将会使方方面面付出代价。
  多年来,由于市场持续繁荣与火爆,投资商、制造商和销售商蜂拥而上,经过几轮激烈竞争和较量之后,手机市场已出现危机。最近传出的不祥信息是:世界手机销量大幅下滑,库存大量增加,亏损数额越来越高。据统计,今年初手机积压达到5000万部。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和阿尔卡特等公司的股票持续下跌。为了应付这一困难局面,各手机制造商纷纷裁员或部分停产。眼下,西门子已裁员8100人,爱立信1万人,摩托罗拉2.2万人,北电网络高达3万人,就连世界第一手机大户诺基亚在这场“风暴”中也难以强顶,不得不宣布裁员。
  目前世界手机业显现出的不振,除了是因受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以及购买昂贵的销售许可证的制约外,另一原因即是相当一部分市场已趋于饱和。比如,北欧国家老百姓的手机拥有率已达70%以上,像法国这样在使用手机方面较为保守的国家,其拥有率也达到了52%,中国拥有手机的人数据说已超过1.17亿,美国的拥有量则更多。在这种情势下,要想销售市场持续大幅度攀升是不现实的。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在互联网、有线电话和公用电话等通信都相当发达的今天,人手一部手机并非十分必要。有的是随波逐流,利用商家争夺客源大打价格战或实行赠送通话时间等种种优惠时购买;有的则是打肿脸充胖子,为了显示“贫穷的富有”……总之,手机泛滥导致的一些不良后果是显而易见的,财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且不说,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干扰的确不可小觑。
  走在巴黎、日内瓦或马德里的大街上,你都可以发现,一些人在驾摩托、开汽车或骑自行车时接打手机电话,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数。在剧场、会议厅和电影院,甚至学生课堂,手机铃声不时响起,让人感到烦恼和心跳。手机发射和使用频率的不断加大,还会影响航空、电讯的正常运转。特别是在法国,由于对学生购手机实行优惠,所有假日和每晚8时以后免收话费,大、中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时间一到,聊天大开。
  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手机公害”,不少国家在考虑采取立法措施,禁止在公共场合随便使用手机。有些国家已将隔阻手机信号的屏蔽技术应用于电影院、音乐厅和会议室等重要场所。还有的国家发起了“礼貌使用手机”活动,以使人们的举止能够与新技术合拍。
  手机本身是一个无可非议的先进通信工具,其技术正处于更新换代阶段。快要上市的第三代手机,将于方寸之间,为人们提供互联网、图像、传输和移动信息咨询等更高级、更全面的服务。然而,不管手机技术怎么日臻完善,使用者如果不能从被动的过度依赖状态中解脱出来,就势必会对个人和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报巴黎7月3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