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实现从西方到本土的转移——二十世纪油画艺术的回顾与展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12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实现从西方到本土的转移
  ——二十世纪油画艺术的回顾与展望
詹建俊
  随着新世纪的开始,中国油画走过了它的最初的百年历程。在这一百年间,中国油画从弱小到壮大,伴着中华民族的命运,经过了种种艰难与困扰,取得了现在的长足发展与空前繁荣。
  在今天,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及在经济建设上的发展使社会上对油画艺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人们在审美需要上的发展和审美习惯上的变化引起对油画的兴趣也日益增强,促使油画艺术发展十分迅速,艺术观念不断拓宽,艺术队伍日益壮大,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对外交流活跃,艺术活动频繁。加以艺术市场的复兴与扩展,我国的油画不仅受到本国人民的欢迎,而且得到周边国家乃至欧美人民的青睐。
  中国的油画艺术从无到有,到今天的繁荣,不可否认这主要是向西方学习的成果。一百年前,我们的先辈们从国家强盛和文化振兴的角度出发,大胆地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随之中国才有了自己油画的兴起。从那时到现在,中国油画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学习的热潮。第一次,即二十世纪初的留学西欧与日本;第二次,是上世纪中的学习苏联;第三次,则是上世纪末的西方现代艺术热。这三次学习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这些学习就没有中国油画的今天,它决定了中国油画的基本面貌与格局。中国油画家在二十世纪除了不可回避的活动之外,基本上是处在如何更好地掌握西方油画特长的学习情结之中。学西方成为了上个世纪中国油画的一个基本特色。
  当然,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油画本土化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国油画家在各个历史阶段,无论是世纪初的老一辈还是世纪末的年轻一代,在油画中国民族化上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可以说中国油画家从一开始就处在东西方两种极不相同的文化之间,始终是要兼顾中西,在二者的对立与交融中思索与工作。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我们的油画已经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较好的艺术水平,但相对于我们对中国油画艺术在世界格局中所应取得成就的期望,相对于我们希求中国油画所应创造出的鲜明的民族风貌,总有相当的差距。从当前的作品总体来看,应当说还没有摆脱西方艺术的基本模式,还是在西方的标准与规范的影响中发展;具有中国独立特色的创作还没有形成主导地位;我们的油画家或多或少仍然摆脱不了西方强势文化的阴影。
  如果说,上个世纪出于自身文化发展的需要,我们主动地向西方学习,那么,经过了一个世纪的虚心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之后,在我们已经拥有了油画,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西方油画从古典到后现代的全部要求与特色之后,在世界的格局与我国的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后,在西方文化正在威胁与消解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并对我国文化产生有相应的负面影响之后,我们能否趁着两个世纪转换的时机,是不是仍出于自身文化发展的需要,出于建造中国先进文化的需要,把我们努力的重心、把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从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精神转换到重视开拓与创造本国民族文化上来。
  任何国家与民族若要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取得一席地位,不立足于本土是不会成功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更是如此。作为中国当代文化创造者没有对本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仅仅凭着自己血管中流淌着的民族的血液是不够的,民族的传统愈深厚就愈需要我们去作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不然,怎么会发现和吸取到应有的营养呢。我知道,包括我自己在内,当代中国的油画家对传统民族文化有研究的人显然不占多数,因为在我们油画家的思想上总觉得西方是现代先进文化的代表,学本国文化传统不如学西方重要。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概念中一直把我国民族文化视为一个古老的落后的文化象征,与现代文化无关,“现代”这个概念一直是归属于西方,西方的一切都成为“现代的”、“先进的”。不可否认这是近代以来西方在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等领域的发展所形成的结果,这也正是发展中国家向他们学习的原因。但是,毕竟各个国家的文明不同,长期所形成的不同的基础构成了它所尊奉的价值观与文化观也各有差异。虽然,各个国家间的文明相互交流与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先进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与经验是有学习借鉴价值的,但并不是必须照搬的模式;特别是文化现代化的形态演变,更难说是必须追随的先进的最佳方式。他们的艺术实验,符合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不一定适合别国。各国的文化随着自身社会的发展都有向现代化转化的可能,现代艺术的形态和观念也应该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自己的现代艺术之路。
  如果到今天我们对自己头脑中存有的由于长时期落后状态而形成的或多或少的自卑感或盲目崇拜西方的殖民心态仍不提出质疑,如果我们不对现代西方文化是否真正代表现代先进文化提出质疑,不对西方艺术的发展道路是否具有普遍性提出质疑,不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标准与规范提出质疑,同时,我们又不对我们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更新活力抱有信心,不对我们深厚的传统文化可以转化成现代文化的巨大资源抱有信心,那么,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上将无所建树。
  因此,我们的油画家必须要反思自身的现状,必须认真研究究竟中国油画应当怎样去发展,怎样在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去寻找和发挥它的内在活力,使它在汲取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中求得新发展。此外,要真正创造出有民族特色、民族气派的中国油画,还必须使油画艺术具有充分的时代精神,油画家们还必须深入到我们所生存的时代生活中,扎根于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土壤,切实感受广大群众的生存状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体会群众的思想、情感,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从中去获得切实的精神的体验,获得具有时代特色的创造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我们油画艺术中的“精神性”弱化的问题。创造者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创造者的事业是光荣的。我们应该为创造能够体现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饱满的时代精神和真诚的个性创造的中国油画而努力。只要中国的油画家有了这个自觉,并且在掌握外来文化精华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融会创造中能有足够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立的精神,再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相信,我们这个曾经有过为世人所骄傲的辉煌文明的民族在今天一定也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辉煌。
  二十一世纪应当是中国油画开拓创造的世纪,二十一世纪也是中国油画走向更加成熟的世纪。同时,二十一世纪也会是中国油画在国际艺坛上绽放光彩的世纪。让中国油画振起那汇中融西的两只翅膀,奋力高飞吧!(本文作者现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附图片)
  压题作品:《英国议院》(油画1929年)颜文樑
  画家齐白石像(油画1954年)吴作人
  太阳很足的晌午(油画1991年)赵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