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一个“村”和一个时代——评长篇小说《中关村进行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11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一个“村”和一个时代
——评长篇小说《中关村进行曲》
秦晋
  生活中的变化,等你觉察到的时候,已经是一种结果了。而它的细微的过程,却总是隐藏在人们朝出夕归奔波劳碌的来来往往之中,所以任何一个时代的到来,都是悄然而至的。
  今天的中关村,且不说与我们六十年代初在北大上学时所熟悉的那个中关村比,就是同八十年代初相比,也完全是两个世界了。它已经成为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科技园区,像美国的硅谷和日本的筑波一样,它是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缩影和代表,标志着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温金海的长篇小说《中关村进行曲》(群众出版社出版),就是以这一变革为背景,以电脑技术产业化为线索,在各种矛盾冲突中描写不同层面人物的人生命运,展现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和高科技进入市场的艰难步履。
  温金海属于那种会讲故事的作家。小说中夫妻聚散,儿女情长,退职失业,版权纠纷,市场商战,世态演替,人生拼搏,一个看似单调乏味的题材,被他写得跌宕起伏、有声有色,极富生活情味。而在生活情味的背后,是它的逻辑和意义。
  主人公白浪用业余时间编制了文字处理软件《新月汉字》,受到软件专家章若平的赏识,但被推荐到著名的北科公司时,却遭到拒绝。白浪为了把他的成果推出去,只好辞去机关的工作,投奔中关村的一家民营小计算机服务公司。小说便由此展开。一种大变化和一个小人物按理说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事情的发端,往往是以一种十分平淡和非常凑巧的方式发生的。这好像是一条规律。首先这一切都是在信息革命的浪潮冲击下产生的,其次要有几个计算机的痴迷者和一种义无反顾的决心,正好又被墨守成规的国营正牌大公司拒之门外,因而只好另谋出路。于是一场变革就这样开始了。
  把知识与资本联系在一起,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情。其艰难复杂可想而知。在《中关村进行曲》中,我们真实地看到了这个过程。当白浪带着他的软件加盟学友公司,同意以《新月汉字》作为股份入股,将新月软件随机出售,每成交一笔提成百分之十的时候,他的知识就开始转化为商品了。他和他的伙伴便是在一个新的领域里进行着一种新的生意:把知识变成钱,用钱来扩大知识资本,再用知识资本去赚更多的钱。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种知识产品。知识的内涵、传播的途径和更新的速度,都因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而发生了变化。小说非常形象地体现了一个非常抽象的新经济理念:“在信息经济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这时的中关村,已经逐渐成为电脑人才、知识、技术的聚集地,开始在智力密集地区建立以智力资源为基础的新产业,形成知识资本的聚合与外溢。我们从小说人物的思想冲突和情感纠葛,他们彼此交流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可以看出对劳动的新概念、关于知识的新思维和新的经济学价值论,正在不动声色地显露出来,而且处处显示出它与旧观念、旧方法、旧体制之间的矛盾。正是在这种高科技、高速度、高层次的发展中,中关村展现出它巨大的创造力、蓬勃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关村进行曲》以高科技发展为背景,以信息产业化为线索,反映社会生活进程中人们的状态和变化,在当前小说创作中尚不多见。尽管它在表现这一变化的深刻性方面、在某些人物性格的逻辑性方面,仍有其不足,但作为首先涉足电子技术领域的文学,它为读者提供了极为有益的东西。是的,要把一个“村”和一个时代的内在联系揭示并展示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待于更多人的努力,也有待于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体现。所以这是一支“进行曲”,一首正在进行中的乐曲。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诱惑力的新乐章的开始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