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编辑有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27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编辑有责
仲言
  据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媒体报道,几年前因编辞典极不严肃,而受到媒体批评的人,最近又编了一本《新世纪现代汉语辞典》。在这本辞典里收入了一些所谓的新词语,还有一些不太文明的近乎黄色的词条。中国社科院的一些辞书专家指出,编纂者的态度极不严肃,该词典“收词随意,格调低下”,这样的辞典会贻误青年学子的。果然,北京电视台的新闻中,就有几名中学生挑出了不少的错讹,比如学生们发现了“上海”词条中的“面积”数字就不准确,如此的常识都错了,谁还敢相信这本辞典。中国辞书学会就此向有关部门呈报了《关于〈新世纪现代汉语辞典〉一书严重质量问题的报告》。据说,这本有许多明显错误的辞典,仍在一些书店里热销。
  五六年前,对这个当事人在海南某出版社编纂的一本辞典,笔者曾对此发表过一番感慨,当时的情况是,那本辞典收入了主编的一些亲朋好友,释文相当不严肃,这是借手中的权力以营私。有人批评说,这是另一种腐败。对这种斯文扫地的事,人们自然嗤之以鼻。当时,迫于舆论的压力,那本辞典没有卖下去,不知何故,这种拿严肃认真的文化工作开玩笑的事,竟又死灰复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编辑图书是编者和作者的责任感的体现,特别是作为工具书和文献资料类的图书,技术性要求很高,知识准备要足,要有严格的规范程序,如果一帮人随意搭一个班子,东拼西凑,极不负责任,是不可能编好被学人当做典籍类的图书的。编辞书是件崇高而又备受尊重的事业,也是流芳百世、遗泽后人的事业。古人就不必说了,仅是当代,编纂《辞海》费尽了多少人的心血,有多少专家学者焚膏继晷,以至耗尽生命。几年前,一套现代汉语大辞典,是数家出版社,上百个大学、研究所的数百名专家,历时十年,有所谓“十年磨一剑”的艰辛,才宣告成功。而几个人随意拉扯人马,“搞粗放型的经营”,把一项严肃的工作随意化,且选项和释文都有严重的错漏和失实,可谓滑稽之至,也说明出版业的管理极不规范。
  由此想到出版者的责任。图书出版的最后一关是出版社,责任编辑的责任至为重要。如果严格把好这一关,即使是有来头的作者,有名堂的书籍,只要书稿质量不高,都难以蒙混过去。有些编书的人,对市场的商业炒作十分在行,摸清出版单位的心理,善良的人一不小心就落入了圈套,而有些出版者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乖乖成为俘虏,这类教训不少。因此,对一些等而下之的书稿也应当在心里多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也许会多了一份责任,少了一点主观片面造成的麻烦和损失。
  管理部门责任重大。现在的一些出版物,质量问题不少,有内容上的,也有技术上的,林林总总,管理者也应承担责任。对有明显问题的图书,编著者要负责,出版社也难辞其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