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周总理与国庆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01
第8版(大地·副刊)
专栏:

周总理与国庆工程
张开济
  195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在北京建造了一组公共建筑,通称国庆工程。其中主要有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和北京火车站等工程。这些工程是在短短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其间还包括设计的时间在内),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奇迹。因为世界上一些伟大的建筑从来都需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才能完成,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一人间奇迹,首先是我们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成果。同时也是和当时强有力、高效率的领导班子分不开的。这个班子包括了万里、赵鹏飞、沈勃等同志,而他们则是直接向周恩来总理负责的。国庆工程共有好几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有个负责设计的总建筑师,我只是其中的一位而已。当时我是分工设计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钓鱼台国宾馆的。不过我以为对国庆工程全面负责的不是我们这些工程技术人员,而是周恩来总理,他才是国庆工程真正的总建筑师。总理对待自己的工作非常严肃认真,可称一丝不苟,对每一个工程从研究任务书到审查设计图纸,都亲自参加并主持会议。在施工阶段,更常去工地现场查看。有一次总理去视察大会堂和博物馆的施工情况,他不辞辛苦,登上了工地的脚手架,当时我正走在他老人家的背后,他偶一回头看到了我,就对我说:“你忙得怎样了?”当时我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因为当时我的确十分地忙,我同时分工负责两个工程。博物馆在城区中心,而迎宾馆则远在西郊,尤其是迎宾馆工程可以说是边设计边施工,所以我可以说是疲于奔命,有时候往往中午饭都吃不上。但是我的忙和总理的日理万机相比,就算不了什么了,所以我只能唯唯否否,决不敢自夸劳苦功高了。周总理对大会堂和博物馆这两个工程的设计方案还比较满意,认为它们既门当户对,又各具特色。例如两幢楼都有非常宏伟壮观的大门廊,可是大会堂的廊子是实的,柱子是圆的;而博物馆的廊子是空的,柱子是方的。彼此各有特色,因而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不过,周总理有一次观察这两个工程的立面渲染图时,提了一个小意见。他感觉博物馆的列柱和对面人民大会堂的列柱相比,似乎显得细了一些。当时我正好不在场,事后会议的主持人就把总理的意见转告了我,并希望我根据总理的意见把柱子的柱径放大一些。我当时没有表态,只说此事我将负责当面向总理作出交代。
  不久我就见到了总理,首先我感谢他提的意见,接着我就说,很遗憾那天总理看到的只是两张立面图,要是那天同时还有透视图或模型在场的话,那么总理可能就没有意见了。问题是出在圆柱和方柱的差别上。因为一根圆柱的立面和透视都是一样宽的,而一根方柱在透视图上就比立面图要宽一些,因为多看到了一个侧立面,所以一根方柱要是在立面图上看来比例正好的话,实际上看起来就会显得粗了一些。这不是我的真知灼见,都是我亲身体验的经验教训。因为我在虎坊路上就曾设计过一个列柱比较粗笨的楼房,而这幢楼在原来的立面图上来看,柱子的比例还是比较合适的,总理听了我的话,认为我言之有理,也就同意不加粗了。
  革命历史博物馆落成距今已有四十多年了,至今尚未听说有人批评它的廊柱太瘦了。我对周总理也总算有了交代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