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初识螽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18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初识螽斯
  焦国标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大学一二年级抄背《诗经》,知道有一种昆虫叫螽斯,名字怪怪的。近二十年了,一直没见过螽斯什么模样,近日终于结识了,想不到整个过程竟是如此一惊一乍的。
  8月下旬,我到吉林省抚松县长白山腹地参加一个笔会。此地背山面水,一到夜晚,灯光下飞虫甚多。23日晚,我在宾馆大厅捉到一只类似蝈蝈的昆虫。个头儿比蝈蝈小,尾针却比蝈蝈的大。我捏住它双腿,它立即自动断掉左后腿。危急时刻自断大腿,是此类昆虫的自保本能。不过它们似乎选择只断一条后大腿,倘若断一条仍然逃不掉,也不会再断另一条。
  我赶紧将那掉腿的蝈蝈放进刚刚喝完娃哈哈纯净水的瓶子里。带着这个瓶子,我与几个文友一起回房间聊天。大约十几分钟之后,我不小心踢倒了放在地板上的那个瓶子。不料低头一看,大吃一惊:除了那只蝈蝈,瓶子里竟多出几条线状的虫子。每条有六七厘米长,棉线般粗细,蚯蚓的颜色,很硬的样子,跟铁丝一样在瓶子里翻腾。其中一条居然还翻腾出瓶外来。
  我大叫“出邪了!”明明白白一个刚喝完水的空瓶子,装进一个掉腿的蝈蝈,怎么忽然冒出几条虫?更令人惊奇的是,我们发现那虫子会长。的确,长得很快,简直眼看着在长。真是太邪门儿了,弄得一时气氛挺紧张。我相信这不是什么怪物,我要带回北京,送给昆虫学家研究,或许是未曾发现的物种呢。有个文友还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渭河涨大水,冲到岸上一个东西,眼见着长,切掉一块很快就会愈合。媒体曾做过报道,专家说是一种不明物种,可能属于菌类云云。
  当天下午,蝈蝈死了,虫还活着。又过一夜,等回到北京,虫子也都死了。我设法询问中国昆虫学会。学会值班人员觉得我说得太邪乎,怀疑我是装神弄鬼儿。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这是给专家送新课题。如果是一种新物种,专家的名字就出大了。于是他将专家李文柱的电话告诉我。电话中,我特别强调两点,一是绝对是装一个蝈蝈,十来分钟竟多出几条虫,二是这虫见风长,简直跟《西游记》里面的怪物一样。
  我介绍得很激动。李先生听我讲完,平静地说:“那不是蝈蝈,是螽斯。”“什么?”“螽斯,螽是冬天的冬下面两个虫。”“螽斯?‘螽斯羽,诜诜兮’,《诗经》里有啊。”“是的。”“可是那几条虫呢?”“是线虫,或叫钢线虫,很硬的。”“是。跟钢丝一样在瓶子里翻滚。”“对。”“那它原先在哪里?再说也不能长那么快呀?”“原先寄生在螽斯肚子里,缩在一起,很小,体外温度一变,就开始伸张,多的时候有七八条。”
  我泄气了。真是隔行如隔山,一个学科的常识,在另一个学科可能神奇得令人窒息。孔子说,学《诗经》能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诗经》里的鸟兽草木虫鱼之名的确很多,可是注解一般只说“螽斯,虫名”就完了,不说像蝈蝈,更不提与钢线虫这种寄生关系。《诗经·螽斯》第二章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一般注家将“绳绳”释义为“众多”或“谨慎小心”,现在我倒怀疑这“绳绳”是否来自螽斯与钢线虫的寄生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