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潮音雅韵动京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0
第2版(要闻)
专栏:

潮音雅韵动京华
本报记者吴亚明杨应森
  10月19日晚的北京长安大戏院,鼓声激越,琴声悠扬,掌声如潮,广东潮剧院经典折子戏专场在这里举行。《闹钗》、《井边会》、《柴房会》、《闹开封》分别展示的潮丑的扇子功、青衣唱功、潮丑的梯子功和老生做功,让首都观众和前来参加第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海内外潮汕乡亲,充分领略了有“南国鲜花”之誉的潮剧的独特韵味和魅力。
  来自瑞士的赖炳源先生对记者说:“我从小就喜欢看家乡的潮剧,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为了解馋,去年春节还专门邀请了广东潮剧院的几位演员到瑞士演出。想不到这次北京之行,还可以大饱眼福,真是过瘾!”老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潮剧也称“潮调”或者“潮州戏”,明代中叶就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演出样式,并逐步在广东、福建、台湾和东南亚一带流传。成立于50年代末的广东潮剧院几十年来为弘扬潮汕文化,发展潮剧付出了许多辛劳。潮剧院薪传火继、人才辈出,老一辈艺术家姚璇秋、张长城等宝刀不老,新一代中青年艺术家如陈学希、方展荣、郑健英等担当大梁,近年来,又有一批青年艺术人才崭露头角。
  潮剧院此次进京献技,是应文化部邀请。除了折子戏专场,还将分别为观众献上潮剧新作《葫芦庙》和潮州音乐欣赏会。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保证演出的高水准,潮剧院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别看舞台上《柴房会》中李老三“溜梯”特技娴熟自如,在背后演员陈鸿飞不知道摔过多少次,吃了多少苦,两个膝盖跌得又红又肿;演员陈幸希在《闹开封》中扮演李天福,排练时一个“高台抢背”下来,扭伤了腰,他吭都没吭一声,依旧苦练不止……
  “阔别20年后,潮剧再次进京演出,对传播潮汕文化,展示民族风情,提高潮剧潮乐的知名度和艺术品位,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潮剧院杜美云的心声,相信也是潮剧院同仁的希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