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上海是安全的地方”——APEC会议会场内外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0
第3版(APEC专版)
专栏:APEC会外写真

“上海是安全的地方”
——APEC会议会场内外见闻
本报记者郝洪
  “中国上海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APEC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这一点。为了保证与会者安全,会场内外采取了极为严格的措施。
  记者每次进出国际新闻中心,必须经过两道“关口”,第一道是看证,第二道是安检。这里的安检比机场还严。所带的收音机要打开听,“商务通”要启动看……安检人员还从记者配戴的采访证上取下圆珠笔,打开再关上,如此反复两次,才将这支看起来很普通的笔放行。
  安检设备的灵敏度相当高。10月14日,记者首次进入新闻中心时,将手表、手机、钥匙包通通放进一旁的小盘子里。可是,穿过安检门时,仍会听到一声“叮当”,来回几次,终于发现是金属鞋扣“作难”。有了这次教训,在以后几天里,再也不穿带鞋扣的鞋了。
  事实上,记者佩戴的APEC采访证只是采访会议的基本证件,主要的活动区域是国际新闻中心。如果有正式会议或活动,还必须获准领取特别采访证。这些证用不同的颜色和字母加以区分,一次会议或活动,往往只提供数张,且是一次性的。
  持有该证的人前往采访地点,需提前两个小时,由新闻中心的专用车辆送达。进入会场前,还要经过一次安检,通过证件识别机确认。中外记者10月17日采访双部长配偶的参观活动时,现场除有工作人员限定区域,还有安全保卫人员跟随。
  会议的许多场馆位于浦东陆家嘴地区,这里的安全工作已做到了每栋楼宇。进入楼内的任何人,都要签字登记,写明进出时间。楼底的车库停止向社会车辆开放。如果有车在大楼附近长时间停留,保安人员会要求检查后盖箱。
  (本报上海10月1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