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阅读
  • 0回复

水上混凝土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6-24
第2版()
专栏:

水上混凝土工厂
周代
在汉水公路桥工地上,有一座水上混凝土工厂。这座水上混凝土工厂设在一艘铁驳船上。船上的一端是一座容量一千二百公升的搅拌机,另一端是一座轻便的长臂电动吊车,中间是十多公尺高的配料台。电动吊车只要轻舒长臂,就可以把铁驳船旁的砂石和水泥船上的原料送到配料台去配和,自动翻斗再把原料送进搅拌机。混凝土生产出来以后,就用电动吊车送到岸上或水上桥墩上,进行浇灌。
水上混凝土工厂是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建造的。它的好处是:又灵便,又省人力,特别适宜于用在浇灌水上桥墩工程上。什么地方要浇灌,水上混凝土工厂就浮运到那里。生产前的许多费时间费劳力的准备工作(如搬运和架设机器等)可以大大减少;大部分的人力劳动,也都由机器来代替。原来在陆上搅拌混凝土,因为搅拌机需要经常搬动,每月只能生产十天,但有了水上混凝土工厂以后,混凝土生产就很少间断。汉水公路桥全部桥墩的混凝土工程量要比汉水铁桥多三分之一;因为有了水上混凝土工厂,工作时间反比汉水铁桥短一个多月。在公路桥三号桥墩封底时,混凝土工程量同汉水铁桥五号桥墩一样;汉水铁桥五号桥墩封底时用了六百人工作,公路桥的三号桥墩由于有了这座水上混凝土工厂,采用了“逐步灌注法”,尽管搅拌机容量少了三分之一,封底工作却只用了一百九十多人。
苏联专家不仅帮助这里工人建立了这座工厂,而且热心地帮助工人学会使用它。开工生产的第一天,一个班八小时只生产了十五方混凝土。许多人都怀疑这个工厂是否真能完成庞大的混凝土生产任务。这时,苏联专家卡尔宾斯基和工人们在一起研究,他用算细账的办法,指出这个工厂有很大的潜在能力,他说,同样的工厂在苏联每班普通可生产混凝土一百方以上。因此,他建议暂时停止生产,进行“练兵”工作,让工人掌握技术。在“练兵”中,挂吊斗的工人和电动吊车司机很快地都提高了技术熟练程度,于是正式投入了生产。工人们在生产中又展开了竞赛,生产成绩直线上升,经常突破指标。郝光辉工班在浇灌四号桥墩基础部分时,还创造了八小时生产一百二十多方的新纪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