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结构调整中的“好”与“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2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结构调整中的“好”与“多”
吴良伦
  “让好的多起来,让多的好起来”,成了时下农业结构调整中叫得最响的一句口号。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处于短缺阶段,各地推广的大多是高产品种,对品质要求并不怎么讲究,形成了“多的不好,好的不多”的种养结构。近几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生活消费由物质短缺向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方向发展。因此,无论是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还是提高农业自身的效益,都必须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让好的多起来,让多的好起来。
  什么才叫好的?好的,就是那些具有市场潜力和远期收益的。多少才算多呢?这也要听市场的,以市场需求为“准星”。众所周知,市场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角,农民要真正认识和把握市场,就必须不断提高对市场的参与程度和驾驭能力。可是,目前许多农民的文化水平、科技水平、经营能力和决策水平还比较低,在结构调整中习惯于看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是怎么做的,大家一窝蜂地生产同一品种,难免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趋同,这样即使产品品种再优质,也可能供过于求,带来卖难。
  政府和涉农部门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引导不误导,参谋不决策,服务不命令,帮助农民处理好“好”与“多”的关系,减少地区间的产业趋同和农产品市场的恶性竞争,减少农业资源配置的盲目性和农民的损失,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再一哄而上——再一哄而下的情况出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