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追赶信息时代步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1
第7版(国际)
专栏:跃进新世纪

  追赶信息时代步伐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世纪之交的德国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它已经充分认识到自身以及欧洲在信息技术方面落后于美国的现实,并正在制订计划以努力追赶信息社会前进的步伐。
  为此,政府提出了10点计划,经济界成立了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德国21世纪”协会,而在所有的赶超措施中最主要的是全民上网。施罗德总理表示,要把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总理亲自过问的任务。他在去年9月的一次讲话中说,要确保德国在信息时代居于欧洲领先地位。
  长期以来,德国对信息技术发展反应迟缓,造成相对落后的局面。以互联网用户为例,美国为5050万户,占居民户数的48.7%;英国为640万户,占27%;而德国为710万户,仅占居民户数的20.7%。而从上网时间说,美国用户每个月平均在网上漫游11.3小时,英国为5.1小时,而德国仅4.9小时。与互联网连网的学校比例在美国为90%,在加拿大是70%,荷兰是50%,而德国仅为40%。据慕尼黑的福尔萨民意测验所的调查,至今仍有3/4的德国人“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网上购物、电子银行这类业务也相对滞后。零售业务中只有0.5%的营业额是通过网上进行,即使在网上购物处于领先地位的售书服务业也不过仅占整个营业额的1%而已。虽然金融界早已普遍提供网上服务,如查询账目往来情况,接受转账要求,但90%以上的银行没有充分利用电子银行的可能性,尤其是最为敏感的保险公司理赔业务、银行发放支票业务等多以传统方式进行。据一家经济咨询公司的调查,只有一半的银行通过互联网与客户进行股票交易。
  去年德国在追赶信息技术发展方面迈出三大步:
其一,政府提出了“全体上网”的10点赶超计划。这个计划提出“利用互联网如同学会读书写字一样重要”。具体目标是今年所有的学校都要与互联网联网;信息产业的职业培训岗位到2003年扩大到6万个,学习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尽快翻一番;全部公共图书馆都要联网;从去年10月开始各地劳动局都要举办“互联网驾驶证”培训班,给失业者开办使用互联网的知识普及课;到2005年,联邦政府的一切公共服务都能从网上获取。
  其二,政府去年发起规模空前的“绿卡”行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延揽计算机人才,以解国内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对于一向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的德国,这一举措,再清楚不过地表明政府对追赶信息技术的发展的气魄。去年6月,德国政府通过决议,从非欧盟国家征招2万名计算机专家,工作期限为5年。施罗德总理强调,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一定要快、并要采取“非官僚式”的办法。在有关的法规中规定,各地劳动局在收到全部相关文件后,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发出劳动许可证。此后,政府又发布法规,在德国学习信息技术的留学生毕业后允许留下就业。据德国信息产业联合会负责人说,欧洲目前信息技术人才短缺190万,到2003年将达到380万。“绿卡”行动发起半年来,已有3000多名来自欧盟之外的计算机人才获得了“绿卡”来到德国就业,估计到今年年中将会达到1万。
  其三,社会各界加强联合加大信息技术发展力度。早在1999年7月,经济界就提出名为“德国21世纪”的倡议,目的是促进德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政界和社会其他各界的代表与经济界代表共同组成理事会,施罗德总理亲任该组织的顾问委员会主席,前总统罗曼·赫尔佐克担任名誉主席。这个组织提出,要为社会转型创造最好的框架条件,国家行政机关要成为使用现代技术的表率,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加强教育和培训,等等。这个组织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超党派、跨行业、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联合的机构。
  去年年初,德国电信公司总裁宣布将对4.4万所学校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美国在线公司宣布将出资1.5亿马克,不仅使所有的学校都与该网络联网,而且免费为9万名教师在住宅中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联邦劳动局在2005年前将拿出50亿马克对现有劳动力进行培训。舆论界认为,德国将会迎来一个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新阶段。据调查分析,每百人中的计算机拥有量将从去年36名上升到2005年61名;估计到今年年底电子邮件很可能超过电话和传真成为最重要的通讯手段。
  (本报柏林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