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抒情与哲理的融合——读《世纪老人的话——臧克家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01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新作鉴赏

  抒情与哲理的融合
——读《世纪老人的话——臧克家卷》
翟泰丰
克家老在中国诗坛几十年,为人为文,感我至深,已有颇多教益。近读《世纪老人的话——臧克家卷》,更觉感人肺腑,受益匪浅。此书用对话形式,展示了一个诗坛老人的心路历程和学术生涯。展卷而思,我耳边似是传来了克家老真诚、直率、铿锵有力的谈话;我面前仿佛闪现出一位清癯且有神韵,刚毅而富温情,年迈而步履稳健,含着真诚而可亲的笑容,迎客而来的克家老人。
  新颖、丰富、生动是这本书的显著特点。用这种对话形式写世纪诗坛老人,既不同于文学论著,又有许多渊博的论述;不是学术论文却谈及了许多深邃的学术论点;既不同于师生、诗友、学术界朋友的通讯录,又收入许多亲朋至友往来的条幅、谈话、通讯,其中不乏闻一多、郭沫若、老舍诸多名人的条幅;既不是论述诗歌发展史的专著,又深刻生动地论述了我国诗歌发展史及其前景……真可谓题材体裁新颖,内容丰富多彩,谈话生动感人,文字妙笔生辉。
  历史历程与心灵情感相交融是该书的又一特点。用这种对话形式写世纪诗坛老人,宜于多视角地观照一个世纪的民族苦难与抗争的历史历程,又宜于通过老人的谈话,发掘其书写世纪史诗的情感轨迹,集中笔墨描绘一个世纪诗坛老人的心路历程,使诗人的情感历程与民族奋争历史更紧密地融为一体,从而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时代的风雨和民族发展的曲折历程。克家老正是历经外在世纪沧桑,锤炼内在崇高品格,而成为一位时代诗人、人民诗人的。在《世纪老人的话——臧克家卷》中,通篇都能读到诗人一生追求光明,反抗黑暗的崇高品格和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的高尚人格。诗人的笔不仅在“尽力揭破现实社会黑暗的一方面”,而且还要写“人生永久性的真理”。在《烙印》里,他道出了心灵中不尽的苦涩:“我嚼着苦汁营生/像一条吃巴豆的虫/把个心提在半空/连呼吸都觉得沉重。”诗人在为苦难的同胞呐喊的时候,是用颤栗的心和着泪水,痛苦地写着,他为贩鱼郎“本想在苦碗底捞顿饱饭”而愁怨,而渔夫则只能是“暗中潮起一阵腥气/银元讥笑在他的手里/双手拾起了空筐/当他想到:家里挨着饿的希望”,道出了贩鱼郎在饥饿面前的无奈。他又为《炭鬼》呼唤:“没有日头和月亮/昼夜连成了一条线/是几时结下了不解的仇怨?”然而诗人在为苦难的人们呼号的同时,也在敏锐观照“人生永久性真理”,对时代之发展前景提出“暗夜的长翼底下/伏着一个光亮的晨曦”,警告那些吸吮“炭鬼”之血的魔鬼们,“别看现在他们比猪还蠢/有那一天,心上迸出个突然的勇敢/捣碎这黑暗的囚牢/头顶落下一个光天。”
  克家作为时代的、民族的、人民的诗人,他的全部历史都是同时代的、民族的、人民的历史相随的。他不但写诗,而且投身于历史的奋斗之中,以诗人的锐利的眼光观照历史,从投身大革命从戎,到大革命失败“缴械”,以诗为枪,“抒发我的不平之气,表现我对封建剥削阶级、新军阀反动统治的控诉”。在抗日战争中,以诗为枪,高呼“我在民族革命战争的战场上歌唱”。当津浦北线正展开空前的血战时,他以一个诗人的高昂激情,抒发真切的情感,“我这样愿望着:把自己的身子永远放在前方,叫眼睛,叫这颗心被一些真切的血肉的现实,牵动着。这样,或者可以使得诗句逐着行动向前跨进一步。”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
  让历史告诉今天,诗人的情感历程要与民族命运相随。
  时代风雨铸诗魂!
时代情感著史诗!
用这种对话形式写世纪诗坛老人,宜于阐发诗人深邃学识和展示他观照世纪生活的深度和观察人生真谛的睿智,以师后人。贯穿于克家老全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抒情与哲理融为一体。而在以往的一些评论、传记中,似乎对克家诗作的这一特点论及不够,而在这本对话中诗人自己却强调了这一点,采访者也尽力阐发了这一点,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的诗是酝于抒情之中的诗的哲学,是哲学的诗。闻一多曾下过一个精辟结论,“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这“极顶真”正是来自诗人观照生活本质,把握生活本质的哲理性结论。《有的人》是响遍祖国大地的名著力作。这首诗把人生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诗文又是那么潇潇洒洒,句句都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人生真谛。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论述,应该倡导所有的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好好读一读这首诗,用以陶冶自己的人生情操,提高思想境界。
  在这本书中,克家老对他的诗歌独特的风格,作了十分精炼、准确的概括,值得当代诗人特别是青年诗人们认真一读。这概括共十二个字:“严谨质朴,凝炼含蓄,沉郁顿挫。”对这个诗风的形成,克家十分珍视闻一多的影响,“他的《死水》中的那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和‘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的极富感染力的诗篇是学习的榜样。”“在他的指导下,我学习着怎样想象,怎样造句,怎样去安放一个字。我不甘心于艺术上的平庸”,他在此后的诗歌创作中“常常为了一个字的推敲,一个人踱尽一个黄昏”。他那严谨质朴的诗风是贯穿诗人全部诗作的,尤其是《泥土的歌》这本唱了多半个世纪的歌,真可谓是中国农村一幅真实、纯朴素描的画卷。克家老谈到这本诗的时候,至今依然激情满怀:“这是一本关于我心爱的乡村的歌,一本关于我亲爱的农民兄弟的歌,一本从我心底流出的真诚的、热情的、纯朴的歌。”
  我在今年春节致克家的拜年信中曾讲到我对其人格的敬仰之情:“您的为人和您的诗一样,像清澈见底的涓涓流水那样清纯,像春天和煦的阳光那样明快,像林中美丽候鸟那样爽朗,像一团火那样灼热、那样别有风韵,像一幅古朴的油画那样质朴、真诚。”正是克家老那可亲可敬、质朴、真诚,因而朋友遍天下。
  《世纪老人的话——臧克家卷》一书,正是描绘这位世纪诗人剑胆琴心的诗文生涯与品格的生动画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