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体博会,应向“四化”靠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13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体博会,应向“四化”靠拢
言午
  在国内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博览会中,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要算晚辈后生,至今还不满10周岁。
  但就在这短短数年中,体博会从最初的国家体育系统内部的产品订货会脱胎,发展成为今天有上千家国内外企业参展的交易会,体博会的发展可谓一鸣惊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兴盛,也反映了日益富裕起来的国人对体育用品的热切需求。
  刚刚结束的2001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从规模而言,已经堪称亚洲之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良好的硬件条件不愧国内一流。6大展馆、7万多平方米的展览总面积给予了参展企业空前宽裕的展示空间。本届体博会展位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的参展企业达到了16家,过去双峰对峙、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已经被如今万马奔腾的景象所取代。
  很多人感觉今年的体博会比往届“好看”,这主要是指参展企业在布展上煞费苦心,争奇斗艳。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仅将目光锁定在订单上,他们同样看重利用这个万人瞩目的舞台树立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象。耗费数百万元布置一个只能摆放4天的展台,这在过去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做法,如今却大行其道。参展商说“这钱花得值,而且我们也掏得起了。”
  “好看”还指参展商品种类繁多。传统的休闲服装、运动鞋,不仅色彩艳丽、款式新颖,而且在面料上更为考究,特别注重运动时的透气性和舒适性。健身器材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新材料、电子技术的运用成为企业竞争的必用砝码。以往并不多见的适用于不同运动的专业性体育用品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体育用品业的进步有目共睹。
  然而,客观评价中国体博会,也应清醒地看到它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以慕尼黑、亚特兰大体博会为代表的世界级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都有着“集约化、国际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显著特点。与此相比,中国体博会还很稚嫩。
  仅就博览会本身而言,中国体博会在规范化、国际化方面还有较大欠缺。本届体博会期间,各参展商为了吸引观者注意,使出浑身解数。这边是鼓乐齐鸣的模特表演,那边是人声鼎沸的明星签名,偌大的展馆被一片嘈杂所淹没,实在令人不悦。其实,此种景象只要组织者在管理办法上稍加规范,就会大有改观。
  在吸引国际企业参展方面,中国体博会还要花费大力气,否则“国际化”将名不副实。据悉,不少国外知名品牌并非不想参展,相反,他们非常看中中国的巨大市场。但他们不愿将自己的新产品拿来展示,因为他们担心中国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会对其自身利益造成巨大的侵害。这个难题,恐怕不是体博会主办者自身能够解决得了的。
  所谓博览会,说到底是某个行业发展水平的缩影。而体育用品制造业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行业,它与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紧密相连。“功夫在诗外”,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要提升质量,也要依赖国内纺织、机械制造、化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中国体博会向“四化”靠拢的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