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让悲剧不再重演——卢旺达纪行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12
第3版(国际)
专栏:连载

让悲剧不再重演
——卢旺达纪行之二
本报特派记者李新烽
为纪念1994年发生的部族大屠杀,让这一历史大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卢旺达在全国设立了7个大屠杀纪念馆。记者采访了分别位于首都基加利东南60公里的埃皮马凯和40公里的尼塔拉马两个纪念馆。
1994年4月6日晚,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在坦桑尼亚首都出席关于地区和平的首脑会议后,乘坐的专机在返回基加利途中发生了爆炸,两位总统和机上随行人员全部遇难。事发后,卢首都基加利的局势迅速恶化,次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绑架并杀害了总理乌维兰吉伊马纳女士和3名部长,同时组建了临时政府;8日,图西族反政府武装“爱国阵线”拒绝承认将其排除在外的临时政府,并宣布向首都进军。至此,卢旺达内战再度爆发,伴随着两派武装在前线激烈的浴血厮杀,两大部族在全国展开了无情的种族仇杀,结果,短短百日之内就有50多万人被残酷杀害,200多万人逃亡国外,另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记者参观的这两个纪念馆就是当年大屠杀的两处现场。
埃皮马凯纪念馆原是一个教堂,位于尼亚马塔镇,两边是学校和医院。当记者刚走到纪念馆门口时,讲解员就指着铁门上的缺口说,那是被枪打开的,当时3000名图西族人为躲避胡图族极端分子的追杀,一起涌进这个教堂并把自己反锁在里面,胡图族极端主义分子用枪打开锁门的铁链破门而入,将里面的人全部杀害。
走进教堂,顿感恐怖、阴森。迎面的讲坛上覆盖着一块血迹斑斑的白布,周围的墙壁上血迹点点;环视四壁,处处留有明显的枪弹的痕迹;抬头望去,密集的枪洞穿过铁皮屋顶。为纪念这些无辜亡灵,纪念馆特新建了地下室,玻璃框内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人的头颅和人身各部位的骨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教堂后面,这里修建的3个巨大的地下室里,堆放着这一地区2万名大屠杀遇难者的尸骨。
接着,记者穿过连接成片的香蕉林,来到了尼塔拉马教堂纪念馆。这里的两个小教堂比较简陋,四周皆用红砖砌成。1994年大屠杀期间,附近的群众为躲避杀身之祸来到这里祈祷,从现场看,他们是正在祈祷时被活活杀害的,一排排低矮的水泥长条凳子周围是一件件血迹模糊的衣服,入口处不时可看到横七竖八的尸骨。当时,里面的人也是把教堂的所有门窗都封死了,可还是被杀红了眼的极端主义分子打开了门窗,现在的墙壁上还留有挖窗子的大洞。教堂的外面是用芦苇围成的十分简易的建筑物,里面的大桌子上整齐地排放着尸骨,个别的头骨上还带有小矛头。
部族大屠杀给卢旺达这个非洲内陆国家留下了巨大而又可怕的后遗症。别的暂且不提,仅就人口结构而言,目前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占总人口的40%,全国40%的妇女是寡妇。当然,这两个40%仅是冰山一角。全国目前还有13万涉嫌参与大屠杀的罪犯在接受劳改等待审判,卢旺达政府为追捕逃亡邻国的胡图族极端主义分子,又被指控介入了刚果(金)的内战。大湖地区至今还遭受着刚果(金)战火的煎熬……(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