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瑞典传统产业搭乘IT快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01
第7版(国际)
专栏:IT聚焦

  瑞典传统产业搭乘IT快车
  本报驻瑞典记者刘仲华
编者按:今天是我们跨入21世纪的第一天。今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此时,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外国如何发展和使用信息技术、推广电子商务,使传统产业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等,以提升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目的是开辟一个窗口,能从中了解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及各国的对策,希望这有助于理解中共中央在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的,要“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一重大战略举措的意义。
  据国际数据公司对各国信息技术IT发展的最新统计,2000年,瑞典在23项综合指标评估中居世界第一,成为第一个在此项评比中超过美国的国家。这些评估指标不仅包括互联网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普及情况,也包括传统产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长期以来,采矿冶金、林业造纸、电力和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都是瑞典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90年代,这些产业没有成为“夕阳工业”而在继续发展。究其原因,政府采取措施鼓励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各行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1994年3月,瑞典成立了首相亲自牵头的国家信息技术委员会,通过制订方针政策和法规等,鼓励和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带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该委员会的目标是在2010年,瑞典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包括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普及程度要达到世界水平,以增强瑞典的竞争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瑞典政府其他部门积极予以配合。工业部、环保局、空间局等大力推动本行业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并制定了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各企业也非常重视,比如:著名的沃尔沃汽车公司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公司,负责推动信息技术在集团各子公司中的应用,现已有4万个终端将各地厂家和总公司连在一起,这大大增强了集团公司的领导决策能力和竞争力。
  瑞典哈斯达造纸厂是另一个有说服力的例证。它创立于1915年,是瑞典乃至欧洲最大的造纸厂之一。它生产的3/4的产品出口国际市场,每年为瑞典赚回可观的外汇。该厂的面积相当于47个足球场大,信息化程度很高,很少见到工人。造纸的各个环节已经自动化。1920年,厂里共有1400名员工,纸年产量为5万吨,而今天,厂里员工减少到1050人,年产量却增加到67万吨。可见,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信息技术还极大地改变了工人的工作环境。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被编织成一个网络:机器是手,监测仪是眼睛,电脑控制室就是大脑。电脑指挥机器生产,不怕危险和高温,在哈斯达造纸车间,造纸机温度非常高,噪音极大,但工人们都待在安静舒适的电脑控制室里,每天根据生产计划给电脑下达生产纸张的品种和数量。机器运转后,电脑开始以各种动态图表显示着纸张幅宽、张力、温度、湿度等,将生产过程反馈给工人掌握,整个生产过程协调、高效、有序。
  哈斯达造纸厂还使用了信息条形技术,当那些纸卷走下生产线后,都贴上该卷纸的身份证——条形码。传送带根据这个小小的纸贴,自动识别该卷纸的长度、宽度、重量、生产时间、生产机器、仓库存放位置等。
  同企业生产一样,企业经营也使用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阿特拉斯医药公司、山特维克公司等都在集团内建立起信息网络,把原料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连为一体。哈斯达造纸厂的母公司——赫尔姆集团拥有林场、木材厂、造纸厂等许多传统企业,不仅在生产方面而且在企业经营方面使用信息技术,以提高竞争力。造纸厂的经理告诉记者,造纸业虽属传统产业,经营却不能按传统来办。信息技术之网连接起了从最原始的生产资料到最终产品之间的每个环节。
  信息技术在瑞典传统产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是与政府和企业花大力气对企业职工进行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分不开的。国家信息技术委员会要求,各企业中不仅专业人员要能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所有工人也都必须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该委员会还要求企业必须将能否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作为人员聘用的重要条件。现在,连普通工人也相信,信息技术对瑞典的国际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