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读书需要雅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10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书里书外

  读书需要雅量
  赵畅
  读书需要雅量。缺失雅量的人,终究是不能读书的,至少是读不好书的。
  书海浩荡,百货皆有。入之,则可沉浸历史河床,漂游未来世界,碰逢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谛听扑朔迷离的悲喜故事。
  对读书人言之,有些问题,在你或许已经思考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就是理不出头绪,百思不得其解。然而,有一天,你读书时,书本却告诉了你一点即破的办法,一个简单而又简单的答案,终令你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此时此刻,你不必自惭形秽,亦不须嫉妒于人。要知道,这看似简单的答案,在人家或许也是一辈子的探索。你要获得这种顿悟和灵感,别无他法,唯一的途径就是必须眼睛向下,涵养“读书以外”的功夫,借此来拓宽思想的视域,寻找感情的爆发点,提炼灵动的感悟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书本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尘世中最本质的部分,其中既有对真善美的歌颂,也有对假恶丑的鞭笞。读书时,特别是对后者,我们不妨做“对号入座”式的阅读。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要么就是圣人,否则,谁身上没有一点私心杂念?谁没有欠缺和过错?经过暴风骤雨般的洗礼,羞愧难言,忽有良心发现,脱胎换骨,获得新生,不就是我们读书的宗旨吗?而支撑这种决心和觉悟的,除了是雅量,又能是什么呢?
  头脑长在每个人肩上,且由于脾性、修养、阅历的不同,作者与读者观点相左的事,自是经常发生的。作者的观点对错与否,你不必忙着下结论,更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作者总归有作者的理由,你不妨耐着性子先把书看完,或许作者能够自圆其说,其观点是成立的。果真若此,便是帮你纠正了你起初时的偏见,终令你有了意外的收获。假若确乎有失偏颇,你亦可与作者一起作心平气和的对话、讨论。
  要知道,当我们步入书的烟海,面对着闪耀智慧的思想、丰富深邃的知识时,很容易在书山中迷路,以至失去自我。或许有人会说,跟随人后,成为人家的“传声筒”的做法,就是尊重作者的表现,此言谬矣。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作者,真正的雅量,便是要“钻进去”并“跳出来”。“钻进去”,就是要有所肯定,有所怀疑,并在怀疑中发现;“跳出来”,就是要带着创新的成果回到现实的坚实大地。诠释雅量,当以俞平伯先生倡导的“三不”原则为最高境界,即“不苟同”,对别人的见解不轻易附和;“不固执”,不固执己见,一切服从真理;“不苛求”,对不同的观点要宽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