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李树祥,内蒙古兴安盟,中学教师——针鼻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17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 众议传媒错别字(2)

  李树祥,内蒙古兴安盟,中学教师——
  针鼻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儿子念初中的时候,一位教他们生物课的老师将“草履虫”的“履”字误读为“复”字的读音。致使儿子和他们班的几十名学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逢“履”便读“复”,很少有几个学生发现老师的谬误而予以纠正。儿子是经过我拿出字典、多次纠正才改变了错误读音的。就此我曾做过许多可怕的设想,假如儿子和更多的学生对一个乃至多个错别字不能及时纠正,假如这些学生将来参加中考、高考、走向社会仍以谬为正,假如我们的先生中再多一些不善在知识上较真的人,那真可用“不堪设想”这个成语来计量视谬误为真理所造成的后果了。
  现在,当我们打开电视、网络,展开报章杂志、或者是行走在大街小巷时,会发现传媒出现的错别字真是不少,远比笔者前文所列举的那位老师所误读的一两个多得多了。纵观错别字泛滥成灾的现象,我们感到:一些书写者的敷衍,个别编辑、排版、校对人员工作上的粗心大意,不负责任,少数滥竽充数者混在新闻、音像、出版等文化部门,是造成亵渎中华古老文字的重要原因。
  针鼻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我们切不可小视传媒中错别字的负面影响。首先,它的泛滥有损于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汉字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但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一门艺术。源远流长的汉字,诉说和演绎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设有专门研究汉字的机构。作为汉字发祥地的泱泱华夏竟然错别字随处可见,实在有悖于文明古国的雅号。第二,充斥于书刊、媒体的错别字,严重误导着我们的青少年。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正处在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他们不谙世事,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报纸书刊、新闻网络等媒体是他们接受知识的间接老师,作为他们信奉的老师竟然堂而皇之地传播谬误,其危害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第三,映入我们眼帘的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错别字与我们当代快速发展的高度文明更不相容。由此而说:传媒中的错别字,该是止步的时候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