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包头创建文明城市纪事(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20
第2版(要闻)
专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包头创建文明城市纪事(下)
本报记者 张强 刘成友 郅振璞
  1999年初春,塞上乍暖还寒的一个日子,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包头。当看到包头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江总书记连连称赞,并欣然题词:团结奋斗,发挥优势,把包头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经济强市。
  经济强市不仅要经济实力强,更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包头市委、市政府的理解。在包头,经济强市与文明兴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邢云说:“包头创建文明城市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自始至终都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竭尽全力稳步推进经济强市的战略。”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包头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作为建设包头的首要任务。包头的文明创建工作围绕建设经济强市这一中心工作展开。
  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决策是实际工作的指南。近年来,包头市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各项工作的改革力度,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一直位居自治区首位。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48亿元。今年上半年,包头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1%。
  思路拓展天地宽。谈到包头“十五”发展的战略思路,包头市市长韩志然胸有成竹地说,今后,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发挥好“三个优势”:一是特色经济优势。二是充分发挥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互补优势。三是要注重发挥在区域经济中的整体优势、综合优势。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尽全力打造“六大基地”,即稀土科研生产基地,重型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冶金新材料生产基地,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基地,军工产品生产基地,天然气化工基地。
  一切为了群众
  在包头,每一条路的拓宽,每一条街的美化,都是从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着眼,从改善百姓实际生活环境出发,一切工作都力求体现群众的根本利益。包头东河区旧城改造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已有上百年历史的东河区孕育了包头这座城市,“水旱码头”、“塞外通衢”等称谓记载了昔日繁荣。但今天,在新城区不断崛起的时候,东河区的建设和改造却显得步履迟缓。旧城中心区人口密集,房屋破旧,上下水不畅。改造旧城是东河区群众多年来的愿望。东河旧城改造成为包头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1996年包头发生强烈地震,包头市委、市政府临危决断:把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与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安居工程结合起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工程随之拉开帷幕。6年过去了,东河旧城中心区1.64平方公里的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旧城改造一期工程胜利告竣。许多人发自肺腑地感叹:东河旧城改造可以说是“千秋伟业”!东河区旧城改造为包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添上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河区委书记孙桂珍回首近6年走过的艰辛历程,感慨地说:旧城一期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非常大,但是我们还是挺过来了。因为我们的工作代表了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只要一心为民,就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旧城改造过程中,我们和老百姓一起过紧日子,让百姓觉得干部同群众的心是紧紧贴在一起的。在东河,老百姓说,东河区的领导没有官架子,上班集体坐班车,同咱普通老百姓一样。
  包头给我们的启示
  在包头,你的思绪时而会被这座数百年历史的城市拉得很远,时而又离这座现代化城市很近。你很容易被这座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所感染。包头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正因此,才有了包头今天的勃勃生机。
  从100年前的水旱码头变成今天的繁华都市,从50年前连根钉子都要从外地运的小镇到今天的现代化钢城,从20年前人均居住面积不足7平方米到今天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的获得,从六七年前绿色贵如油到今天的半城绿树半城楼……沧桑巨变,令人兴奋不已。
  包头地处边疆地区,创建文明城市的条件同沿海及内陆发达地区差距甚大,但是,包头凭着那么一股精神,硬是在塞北建起了一座美丽的文明城市。包头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充分说明: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少数民族地区,在边疆地区,通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同样能创造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采访行将结束时,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包头今天的巨变,包头文明创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无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祖国边疆地区的生动实践。我们相信,包头各族人民在“三个代表”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明天将会更美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