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首发式暨赠书仪式举行 李瑞环出席并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21
第1版(要闻)
专栏: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首发式暨赠书仪式举行
  李瑞环出席并讲话
  本报北京9月20日讯 记者崔士鑫报道: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存稿选编》首发式暨赠书仪式今天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并讲话。
  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大厅会场展台上摆放着一套套刚刚出版的《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李瑞环为《选编》题词:“了解历史,研究现状,开创未来。”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为《选编》题写书名。出席仪式的300多位来宾欢聚一堂,共同庆贺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部《选编》是在李瑞环同志的倡导下,由全国政协与地方政协文史委员会通力合作,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从库存的近3亿字文史资料中选编而成的。全书共26卷,3445万多字,是一部大型史料图书,所收文稿系当事人或见证人提供的亲历、亲见、亲闻的记载,内容涉及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朱作霖介绍了《选编》编辑出版情况。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朱达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汝丰、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分别代表协作单位、特约编审和受赠单位发了言。他们在发言中认为,《选编》在我国近代史文史资料编辑工作中,是一项创纪录的宏大文化工程,是一部内容丰富、研究价值很高的文史资料集成,对于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广大读者获得“鉴往知来”的教益,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套书的出版发行,为我国史料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我国近现代史研究补充了新的素材,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又一重大贡献。他们指出,清理库存文史资料的工作,很好地检验和锻炼了政协文史工作队伍,进一步开拓和发展了政协文史工作,密切了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的联系和沟通。
  在听取发言后,李瑞环作了讲话。他对《选编》的出版表示祝贺,向所有参与撰稿、整理、编纂和出版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李瑞环说,政协的文史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文稿的作者包括前清遗老、民国政府要员和高级将领、著名社会活动家、民族工商业者以及各界爱国民主人士。文稿的撰写坚持了“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文稿的内容大多都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社团、人物的记述回顾,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文稿的形式体现了不拘观点、不拘体裁、不拘长短、不求全面的要求,可读性很强。这些文稿资料凝聚着撰写者丰富的历史体验和人生感悟,倾注了整理者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素材,是我国当代历史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李瑞环指出,历史研究必须重视史实、重视史料。以史为鉴的史,是以事实作根据、以资料作基础的史。但是,对待事实的态度、对于资料的取舍,人们往往会受到特定时代环境、特定价值观念的制约,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些真实、宝贵的资料当作不适宜、不相容的东西,加以排斥,予以埋没,从而造成了许多历史的缺憾。撰写政协文史资料的人士,大多已经故去。这些资料像许多文物一样无法再生。珍惜、保护并利用好这些资料,是当代历史研究和文化建设所必需,是我们对前人应尽的责任,也是对后人应尽的义务。他希望各级政协组织认真做好库存资料的保管工作,以备将来查阅整理。
李瑞环等领导同志向中国国家图书馆等35家图书馆的代表赠送了《选编》,并向受赠单位颁发了收藏证书。
出席首发式暨赠书仪式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王兆国、宋健、孙孚凌、万国权,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主持仪式,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全国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负责人,以及在京史学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等出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