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农民需求工作室”搭起连心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21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农民需求工作室”搭起连心桥
本报记者王建新
  本期关注:农民需求工作室
  北京市大兴区根据京郊农村经济相对发达、干部和群众素质相对较高的实际,致力于建立为农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构建并不断完善便民办事的服务体系和网络,推出了“农民需求工作室”制度,将方便给了群众,把麻烦留给干部。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小小工作室,解决大问题”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侯村村民侯启会想种植绿芦笋,可苦于找不到种子与技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了镇农民需求工作室。专职工作人员黄德霞热情地接待了他,问明情况后,请老侯在一旁坐一坐、喝杯水。不大一会儿工夫,黄德霞将一张打印成文的纸送到老侯面前,说:“这是从北京农业信息网上下载的绿芦笋种植信息,您可以打电话,直接和北京农科院的叶教授联系。”老侯一个劲地道谢,乐呵呵地走了。一周后,他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绿芦笋的种子和种植技术。
  走进这个在大兴区闻名遐迩的黄村镇农民需求工作室,记者看到,30平方米大小的工作室,设有专职工作人员,安装了农民求助咨询热线电话,配备了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并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和全面跟踪、督察、反馈制度。镇党委宣传部长张连杰告诉记者,群众遇到个什么事,特急的往需求室打个电话,可缓的写个纸条塞在村里的农民需求箱里,需求室就会协调相关部门派人及时前去解决问题。如果问题带有普遍性,镇里还会责成有关部门或请来专家举行专场讲座,解答农民疑难。
  “小小工作室,解决大问题”。瀛海镇泗海四村农户窦俊芝,去年种了80亩甜玉米,收获后出口到了日本,赚了不少“洋钱”。今年过完春节上班后,镇农民需求工作室的电话铃声不断,群众纷纷要求镇里提供甜玉米的栽培和管理技术。镇需求室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镇农办,镇农办觉得这是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民致富的好时机,通过多方努力,他们请来了玉米专家毛志善。3月10日,40多位农民在镇机关会议室聚精会神地听取毛志善讲解甜玉米的栽培技术、管理方法和市场行情,镇农办等部门也承诺帮农民学技术,引品种,搞开发。心里有了底,农民的积极性上来了,今年,瀛海镇甜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了600亩,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群众说:“需求室在党群干群间搭起了一座‘连心桥’。”
  构建便民办事的服务网络
  长期以来,大兴区委、区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政府转变作风、方便群众办事的措施和制度。1998年开始,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大兴区成立了“理论政策宣讲团”、“法律法规辅导团”和“科技知识致富信息发布团”,经常深入到镇、村和农户家中,给基层干部群众送去政策、知识和信息。可“三团”也受到许多局限,不可能时时去,村村到,加之有时候不了解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政府想方设法送下去的和群众急切需要的还对不上号。
  如何通过有效的载体和制度,实现全天候、全区域、全方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兴区委、区政府在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创造性地推出了“农民需求工作室”制度。2001年开始,全区各镇都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宣传、农业、科技、成教、司法、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需求室普遍配备了专门办公地点、热线电话、专职人员和专用电脑等,村里也设置了由专人负责的需求信箱。
  农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热线、信箱、来访等形式将需求内容传递到需求室,需求室将填写好的承办单发送到各有关职能部门,承办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后再将结果反馈给需求室。需求室上连着各职能部门和承办单位,下连着分散的村和农户,构成了一个便民办事的服务网络。
  去年腊月二十八,黄村镇太福庄村养殖大户王颖家养的鸡不知得了什么病,突然接二连三地死去。天寒地冻的,到哪里去找兽医?王颖傻眼了。邻居告诉王颖,赶快与镇里的农民需求工作室联系。可年关将近,需求室能有人吗?王颖将信将疑地拨了个电话,没想到需求室不但有人值班,而且及时将承办单发送到职能部门。10分钟后,镇农办的孟昭华就冒着严寒出了办公室往他家赶。由于及时采取了措施,终于制止了鸡瘟的蔓延。
  目前,大兴区14个镇都建立了农民需求工作室,并设立了农民需求信箱452个和镇、村农民需求热线273条,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5名。
  “机制一创新,四两拨千斤”
  踏着黄绿斑驳的秋色,记者来到长子营镇牛坊村养殖场采访。镇宣传部长贾连营告诉记者,去年4月的一天,村里的养鸡户崔玉华拨通了镇农民需求工作室的电话,反映春节过后,村里养殖的宫廷黄鸡滞销,有两万多只卖不出去。得到需求室的信息,镇里一方面立即组织人员直接上市场寻找销售渠道,一方面请来新闻媒体对黄鸡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进行对外宣传。半个月时间,物美、小白羊等一些北京市的超市就纷纷上门订货。一个多月时间,牛坊村就销售出黄鸡14000多只,并和10多家超市、宾馆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去年,牛坊村累计销售黄鸡10万多只,收入近200万元。
  申请小额贷款,办理营业执照,寻求技术支持,寻找市场信息,丰富文化生活……都是需求室的服务内容。区委宣传部做过统计,一年多来,全区共收到群众需求和意见5000余件(条),80%以上已得到解决落实,其余的也正在积极办理之中。
  据了解,目前,“农民需求工作室”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区直属委办局、街道办事处也相应地建起了“群众需求办公室”,一些村委会和村干部家里也设立了农民需求热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