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难忘唐山魂——唐山市创建文明城市“社会风气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01
第1版(要闻)
专栏:

  难忘唐山魂
——唐山市创建文明城市“社会风气篇”
  本报记者 袁建达 陈国琦
  唐山有什么?唐山有魂——精神之魂。人在唐山,无论你漫步在精心打造的科普文化一条街、文明一条街,还是徜徉在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公园、开阔的抗震纪念碑广场,抑或走进居民小区、寻常百姓家,你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唐山之魂的存在,而且不由你不对她肃然起敬,为之感动……何谓唐山魂?那就是抗震精神。1996年,为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词:“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把新唐山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高度的概括、殷切的希望,成为唐山建设文明城市的精神支柱,成为700多万唐山人民共同的心声。
  “雷锋”天天见 风气年年新
  唐山人喜欢雷锋,喜欢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经过大地震生死考验的唐山人,对雷锋精神有着特殊的感情。
  13年前,一位叫张启柱的市民在风雪中奔波了4个钟头,将一名迷路的5岁孩子送回家,由此获得唐山市“学雷锋十佳”称号。从那时候起,唐山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历时13年、至今仍不断的颇具特色的“月评学雷锋十佳”活动。
  13年,“十佳”诞生了1000余名,生动事迹感人肺腑。今年2月11日除夕夜,唐山火车站客运员袁红珠组织完与候车旅客的联欢活动后,正要回家与亲人团聚,发现一名中年妇女坐在候车厅椅子上心事重重。她仔细询问,了解到这位妇女是福建省古田县人,这次是千里迢迢来唐探望当兵的儿子。但是,地址不清,找不到部队,急得不知怎么办好。袁红珠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先给那位大嫂安排住处,又给她端来了三鲜水饺。然后,就不停地打电话与部队联系,直到凌晨也没找到。大年初一上午,袁红珠又来到车站,先请大嫂吃了早饭,然后又打电话联系,终于在初二的傍晚找到了大嫂儿子的部队,使母子在新春佳节得以团聚。
  这只是普通的一幕,这样的事,在唐山数不胜数。用一句流行语,就叫“雷锋天天见”。
  唐山月月选“雷锋”,影响之大,出乎人们意料。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在瑞士召开的、有6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世界道德重整组织年会”也给予好评。如今,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已经由当初的单纯做好事,发展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唐山市文明办公室规定,凡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都可以入选“学雷锋十佳”。唐山市级学雷锋十佳中,有65%是“岗位学雷锋做奉献”的代表。学雷锋,成为唐山社会进步的一个亮点。
  说到唐山的雷锋式人物,不能不提常玉珍。这位杰出女性有一颗慈爱和执著的心。当年,她从卖豆腐起家,吃尽千辛万苦,成为一名企业家。有了钱,她对自己、对儿女很“抠门”,从不乱花一分钱;对社会、对孤儿、对老年功臣,她却大方得出奇。她拿出了1000万元建起了设施齐全的功臣幸福院和度假村,自费供养19位老功臣和13名来自老区的孤儿,并先后两次为其中的14位老人操办了婚礼。常玉珍的爱心和执著,感动了无数人,展示了唐山人光彩夺目的内心世界。
  月评学雷锋十佳,只是唐山建设文明城市的一个亮点。他们还有17万名青年志愿者帮孤助残活动,还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三德”教育,还有在公交车上为老年人和孕妇让座的引导,还有骑车为何不能闯红灯的大讨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布后,唐山结合抗震精神的宣传教育,立即制定了一系列“意见”和通知,动员全市人民进一步投身道德实践。市委书记白润璋多次在那些事关社会公德的报告上批示,其重视程度不亚于抓党风、抓经济。
  经年累月的教育和养成,形成了唐山的社会新风尚。“奉献者高尚,为奉献者奉献光荣”成为一句人人皆知的响亮口号。抗震纪念碑广场的训鸽员张彦说得很具体:“唐山人变了,变得更高尚了。抓鸽子、踩草坪的人越来越少。广场鸽和我一起见证了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社区驻文明 家园添温馨
  有道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现代社会,社区就是城市的细胞。唐山的文明,很大一部分体现在社区里、家庭中。
  华岩东里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刘智敏,是位70多岁的老人。她居住的小区,是大地震后首批建起来的,硬件比较差。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她带着一批居民艰苦创业,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园的面貌。
有一次清理废墟车棚,她的右脚踩进砖石缝里,造成骨折。她拄着棍子,拖着肿得像面包一样的脚,坚持指挥大伙干活。这样的事情一共有3次,居民们称她为“钢筋铁骨”。如今,刘大妈和她的居民们在小区建起了两个服务楼,楼下开办了诊所、快餐、理发、糕点、菜点等方便居民的项目。楼上为丰富社区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每周三天用于老年人的活动,其它时间开办学习讲座、英语讲座。服务楼每年创收的10万多元钱,陆续投资为居民修建了健身场地,为居民楼免费安上了声控灯,使居民楼亮了起来。刘大妈才气不凡,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布后,她自己编写了500多字、通俗易懂的三字文《道德歌》,在报纸上发表,在居民中传唱,深受欢迎。
  路南区友谊办事处燕京小区五社区居委会主任祁俊杰,也是一位70多岁的大妈。社区里一个家庭,两口子都下岗,孩子正上学,急得不知怎么好。祁大妈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资助他们办起了早点摊。一年下来买卖兴隆,这一家人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祁大妈还善于做居民的思想工作,深得居民拥护。小区里有一位老人孤独寂寞,意欲再婚。不料,老人的孙子不答应,竟对老人进行威胁。祁大妈和居委会干部经过调查,发现其中原因除了年轻人封建思想作怪外,还有一点,就是怕爷爷再婚后,现在居住的房子将会属于他人。祁大妈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年轻人的做法,并对房子的去向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小伙子对70多岁老大妈的批评口服心服,很快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现在,这家人的感情好得让人羡慕。
  刘大妈、祁大妈,是唐山市数以万计社区领头羊的杰出代表。唐山市正是通过这些优秀的市民,把文明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几年来,唐山市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制定了一批社区管理办法和标准,在市内五区兴建了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起各类社区服务点400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区为中心、以街道为依托、以居委会为基础、以个体为补充的社会化服务网络。
  社区不仅是人们温馨的家园,也是不可取代的教育基地。各个社区办起了各具特色的青少年特长学校、老年大学、家政学校,举办了法制讲座、道德讲座、健康知识讲座、再就业培训等。这些学校和讲座,既满足了居民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陶冶身心的实际需要,也使他们受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一部纪录片展现了这样一组画面:68岁的机场路甲区居委会主任刘明大妈痛失上大学的儿子。老妈妈生日那天,更多的“儿子”闻讯赶来,含着热泪为老人家祝寿。他们忘不了,是刘大妈多次走进“大墙”,为他们点燃人生的蜡烛;是刘大妈费尽千辛万苦帮助他们找到了工作、娶上媳妇;是刘大妈引导他们走上了一条有益于社会的新路。被失足青年亲切地称为“大墙外的妈妈”的刘明,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居委会主任”、“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称号。
  走进唐山的大小社区,整洁的环境、文明的风气、井然的秩序、处处都能体现的爱心,让人难以忘怀。比如像许多城市目前还解决不了的“狗患”,由于严格依法整治,在唐山就基本不存在了。全市五星级文明家庭达到了85%。让居民楼道“净起来、白起来、亮起来”,让小区“绿起来、美起来、齐起来”的目标,如今基本达到。以都市花城福乐园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化美丽社区,正在迅速集结、崛起,展现了唐山人民更加美好的未来。
  种树培其根种心养其心唐山人民忘不了1976年。那一年,一场世界罕见的大地震,夺去了24万人的宝贵生命,留下3800多名截瘫伤员。目前唐山有各类残疾人32万。唐山建设文明城市,很大一部分精力就放在如何帮助和照顾残疾人上,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体味到人道主义的力量。
  康复村,一个充满爱心的村。1991年,为满足截瘫公民组建家庭的愿望,唐山市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募捐了119万多元,建起了这个可供26户家庭居住的康复村。为方便残疾人生活起居,康复村住房全部采取了无障碍设计,卧室、厨房、洗浴室、卫生间、手摇车库互相连通,共为一体,用推拉门隔开,残疾人伸手就能够着,不需别人帮助。康复村所在的路南区政府对生活在这里的残疾人关怀备至。
  今年春节前夕,几辆满载着年货的汽车开进康复村,里面装满了政府和社会各界送给残疾人的礼物。这样的事情年年都有。从1998年起,政府还陆续给5户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家庭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2000年初,为了丰富和方便村民的生活,唐山市残联等集资在村里修了爱心亭,用于村民举行娱乐活动;给每家安装了升降式晒衣架。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医学界判定截瘫病人的生存极限为15年。但是,25年过去了,2800多名唐山地震截瘫者仍然健在!
  唐山市的人道主义行动,每每少不了青年志愿者。一位截瘫公民在深圳举行的全国性志愿者晚会上,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说道:“青年志愿者用足以感染全人类的爱心力量,帮助无数个不幸中的困厄者摆脱了苦难……我为人际间有这么美好而恒久的爱相伴而自豪。”唐山市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启动于1993年。9年来,青年志愿者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带动了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全市已建成青年志愿者服务站329个,服务基地873个。青年志愿者成为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一面飘扬的旗帜。
  河北理工学院的于江老师,是一名青年志愿者。8年来,他坚持带领自己的学生开展助残活动。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但助残的志愿者却越来越多。他们从帮助残疾人的生活做起,逐渐发展到为残疾人研制专用车充气泵、紧急处理器等设备,帮助残疾人从根本上解决困难。他们还常年为全市500多辆轮椅免费维修。
  一位哲人说过: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心者必养其心。唐山魂养育了唐山人。唐山遭遇大地震,全国伸出援助之手。如今,建起一个新城市的唐山人,同样把爱心献给全国人民。
  无论哪里遭受灾害,唐山人都会自发捐款捐物;无论是谁需要血浆,唐山人都会自发加入无偿献血者行列。近几年,唐山市已经4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从市里领导到老百姓,共有
  23万人义务献血,仅去年至今,街头义务献血者就
  达5300多人。1998年1月10日张北地区地震,灾情牵动了唐山人民的心。市领导当即带着共有29辆卡车组成的车队,满载着唐山人民的心意,为灾区群众送去最需要的钱和物。南方水灾,唐山是全国第一个捐献百万元的城市。几年来,唐山市向各地灾区捐款高达7000多万元。
  唐山,第一个在全国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荣誉奖”,她还获得过全国园林绿化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社会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20多项国家荣誉称号。
  唐山人是幸福的,他们生活在一个饱含关怀、爱心和奋发向上的城市。唐山市是有希望的,因为,一个把抗震精神作为灵魂的城市,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止她前进的步伐。
(附图片)
压题照片:唐山市容一瞥。周立平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