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寻访鸡鸣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09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长城杯·新游记

  寻访鸡鸣驿
  桑 原
  我每每从京张公路乘车经过鸡鸣山垒城时,总会面对这座巍峨雄丽的古代建筑发出这样的感慨:既然先人给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遗产,我们何不好好保护它呢?破坏,就是罪孽呀!
  罪孽是在“史无前例”中造成的,一座好端端的驿城竟遭受如此的蹂躏和摧残,变得百孔千疮,城垣有的段落的城砖被拆,城内驿馆及庙宇有的也被毁,甚至荡然无存,成为十年浩劫的历史罪证。尽管这样,鸡鸣山驿城还是比较完整的,基本面目犹在,在北方乃至全国,像保存如此宏伟如此完整的驿站是绝无仅有的!我每次远远瞻望它时,就会想到普希金的小说《驿站长》。多少年了,我都是驿城前的匆匆过客,从未进城认认真真考察过。这次,我是从驿城北门进去,穿过南北大街,登上南城门楼俯瞰整个鸡鸣山驿城的,既发思古之幽情,又展望未来——有消息传来,有关部门和怀来县正欲投资修复它,还原其历史风貌,让这颗北方古代邮路上的“明珠”再现其宝石般的光芒!
  鸡鸣山驿城简称鸡鸣驿,无论我国邮政发展史,抑或文物考古而言,它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这座驿站,初设于元代,后经明朝扩建成为宣府进京的第一大驿站。它东西长467米,南北宽463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驿路由南城墙外自东向西而过。城墙为黄土夯筑,青砖包面,可谓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墙通高11.7米,上有垛口,四角及墙体外侧有向外凸出的方形角台和墙台。墙台上建有12座更铺,作为夜间值勤兵丁之哨位。墙内沿城垣四周有宽6.7米的环城道,平时方便城内交通,战时利于迅速调集兵力运送器具登城防守。驿城有东西两门与外边驿路相通,南北城墙中部还建有玉皇阁和寿星楼等,成为驿站最高的瞭望台,蔚为壮观。
  鸡鸣驿内有“公馆院”,是过往官员下榻的地方,为南北纵列的三进院落,与此院隔街相对的是杠房,为停放本驿和过往官员车、轿之处。迄今保存较好的还有慈禧西逃时住过的贺家大院。据说,这座院落是当时驿站的心脏,即总署或驿丞署所在地。
  鸡鸣驿因鸡鸣山得名自然是毫无疑义的。元代从大都燕京到上都开平,经鸡鸣山必过鸡鸣驿,是一条咽喉通道,可见其交通之重要;明清皇帝每年要去宣府、大同巡幸,也要经过鸡鸣山驿城,尤其明英宗、武宗两位天子,每逢盛夏都要出走京师到宣大两地寻欢作乐,路经这座驿站时也要小住。武宗在宣府“游龙戏凤”的故事可谓户晓家喻。当年鸡鸣驿的商贾也很发达,仅当铺就6家之多,可想其他,来来往往进进出出驿城者自然是络绎不绝的。今天,我们要研究中国古代的邮驿史,鸡鸣驿自然是最好的实物。
  鸡鸣驿,你是京张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