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为了群众生活更美好——邯郸市综合治理城市容貌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13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了群众生活更美好
  ——邯郸市综合治理城市容貌纪事
  陈凤娥
  进入历史文化名城河北邯郸,新风新貌扑面而来:久悬未环的环城路通了,荷兰国际名花带着芳香走进了绿地广场,百年老街和交通干道整修一新,沉睡千年的“黄粱梦”景点的整体美化也在市民的期盼中,拉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城市建设序幕……新世纪开局之年,历史文化名城邯郸正以靓丽的新貌,昂扬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美化城市“把好事办在人民心里”
  过去邯郸形象不佳,人所共知。前两年,国家有关部门推广国有企业典型邯郸钢铁集团经验时,中外记者云集邯郸。其中有位“老外”在报道中称,邯钢坐落的地方是一个尘土飞扬的肮脏小镇。这令自尊心很强的邯郸人受到强烈的震撼,群众改变市容市貌的呼声强烈。
  “群众所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把好事办在人民心里!”市委书记董强等市领导形成共识:美化城市容貌,是事关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的“民心工程”,一定要干好。
  2001年春节上班的第一个工作日,邯郸市召开城市建设十一大“民心工程”专题工作会议,市委确定了“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生活环境;挖掘文化底蕴、体现地域特色;塑造精品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一个力争3至5年,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模范城和优秀旅游城的方案迅速出台;一个以市委书记挂帅、市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指挥部组成;一个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国内一流专家审核的城市容貌很快成型。
  “民心工程”关键在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此建立了奖惩机制,把城市容貌综合治理与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的政绩和考核直接挂钩,定领导、定任务、定标准、定奖惩,一抓到底。
  一年来,全市先后建成了100多个骨干项目,每个项目都赢得了群众的喝彩。投资2亿元兴建的煤气工程和垃圾填埋场工程,使市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卫生,特别是沁河清淤工程,使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邯郸市教育学院的宋玉宏校长说:“党和政府把好事办到了我们的心里”。
  干群同心“把办公地点设在工地”
  谈到邯郸市的巨大变化,市城建局局长冯连生很有感慨:“‘民心工程’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更激发了邯郸市民投身环境创新的热情。”
  在滏阳河治理大会战中,军民齐上阵,跳进没膝的污水中,清除杂草,义务劳动50天,节省资金6000万元。
  人民群众的参与也使邯郸环境创新中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资金困难,邯郸便冲出计划经济的“围城”,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多家经营主体竞争,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共同发展的公用事业市场体系:用城市的有形资产,置换出资金用于城建,将244条主道路引入环境卫生管理竞争机制,既节约了资金、改善了环境,又保证了质量;利用一些具有广告优势的市政公用设施,采取向社会竞标拍卖出让广告的方式置换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城建。政府不出一分钱,建起了50多个样式新颖的候车廊,并有广告经营和零钞兑换的功能,成为城市的一个新亮点。
  为强化对重点工程建设的领导,他们实行了“双线三级负责制”。对每项工程都分别实行市、局、施工单位三级负责制。
  “特事特办、一抓到底、定期见效”是他们的行为准则。施工中,各单位都响亮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办公地点设在工地!”城建局也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宁肯我吃千般苦,赢得群众夸政府。”
  干群同心,邯郸人在不长的时间内,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出了“人间乐园”。12个广场,5个风格迥异的街心花园,新修、改进的人民路、环城路十大市政建设工程陆续竣工;广厦小区等安居工程,解决了绝大部分市民的住房困难,并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新景观。
  “城市名片”带动两个文明比翼齐飞
  昔日拥挤不堪的邯郸,如今绿荫成片,一路一特色,一街一景观,路转景移,步移景换,人称“园林城市”。
  以交通干道中华路上的博物馆广场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广场,占地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气势雄伟,广场中间是绿地鲜花围绕着的名为“腾”的抽象雕塑和彩色喷泉,文化品位和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在人民路,一组以“诚信”为主题的雕塑小品将商业与文化融为一体。特别是具有邯郸文化底蕴的《将相和》、《二度梅》等,既为美化环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为城市增添了文化气息。
  短短两年间,邯郸市新建的城市雕塑比过去20年的总和还多。今日的邯郸到处鲜花锦簇,美不胜收。今年春节,百岁老人李童在儿孙的搀扶下游览新城,他高兴地说:“邯郸变得快让我们认不出来了。”
  生机勃勃的邯郸,仍在继续打造着精美的“城市名片”。投资6.7亿元的城市道路网路工程使邯郸城内成网、城外成环、环网相连、站点畅通。今年2月,邯郸市启动了亮化工程,在城区纷纷竣工的“十一大形象”工程中,“路灯文化”是光大古城风韵与建设现代都市有机结合的范例。从高速公路进邯郸,映入眼帘的是灯罩似的“胡服骑射灯”;进入城市主干道,是大雁欲飞的“银鹏展翅灯”;中轴路上是成语典故灯,一个灯罩一个成语故事。此外,还有“一帆风顺”灯、长臂弯灯、三火螺旋灯等9000余个。漫步入夜的邯郸,犹如参观灯饰“博览会”,可谓灯光“璀璨亮名城”。
  不经意间,邯郸的环境已悄然巨变。昔日杂乱的滏东大街,而今别开生面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双向6车道的路面显得宽阔笔直,主道与辅道以姹紫嫣红的繁花锦带隔离,人行道彩砖铺地,旁边是汉白玉护栏,洁白耀眼,守护着一片绿茵,绿茵后面,是高高的冬青和松柏……
一座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崛起于冀南平原。这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这充满生机的城市美景,也给邯郸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