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把当老百姓列入领导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11
第11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把当老百姓列入领导日程
湖北省枣阳市人大常委会 汪少一
我和许多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志一样,常有这样几个问题萦绕于心,难以求解,那就是:为什么现在领导干部的交通工具先进了,与群众的距离却疏远了?为什么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却不会做群众工作了?为什么群众生活富裕了,对领导干部的意见反而增多了?
  前段时间在关注全国各地人大会议新闻时,看到的一则消息使我茅塞顿开。在上海市人代会上,刘利民等代表联名在一份议案中建议:全体市级领导深入基层明察暗访宜做到20个“一”。其中有,每半个月中,一天不坐小轿车,而是与群众一样,排队挤公交车上下班,掌握公交状况;拨打几个职能部门的监督电话,看看接受监督是不是流于形式。每个月中,到医院去排队就诊或配药,想想群众看病抓药为什么要等两三个小时;到非景观路线走一走,看看与景观路线的市容及卫生相比,有多少差距;每3个月中,到公园或中心绿地的“语言角”去一次,听听离退休职工群众在交流什么,等等。
  刘代表等人开列的这20条事关干部联系群众的举措,条条具有针对性,反映了群众的心声。这些问题涉及群众生活的诸多方面,许多人都为其中的一条或几条所困、所累,并有所怨、有所盼。这些举措实施起来并不难,只是让领导干部在每个季度腾出三五天时间,真正当几天老百姓。因此,我把刘代表等人提出的20条措施看作寻常百姓希望人民公仆回到群众中间的深切呼唤。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这个大道理谁都知道,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现实中,领导干部的级别一上去,相应的各种待遇就跟上去了。在上面呆久了,一些官员就容易养成这样的毛病:看上面的时候多,看下面的时候少;好的听得多,差的听得少;海鲜珍馐吃得多,粗茶淡饭吃得少;朝富人家走得多,朝穷人家去得少;考虑自己的时候多,考虑群众的时候少。这样一来,心田久不锄,蔓长一窝草,原来好的官员也会慢慢地与群众疏远。这样的官员咋会让老百姓放心、称心呢?
  联想一县委书记所言:“我是从群众中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曾经以为无须再历经苦难就可以体会百姓的冷暖,现在我知道,再次经历后的领悟毕竟有着完全不同的分量。”目前,领导干部亟需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走出“官本位”筑就的屏障,回到蕴含着智慧与力量的人民群众中间。领导干部本是人民的勤务员,理应替群众着想,为百姓打算,集中民智,凝聚民力,把群众的“闹心事”办好。真正为百姓排忧解难,让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我在地方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期间,经常听到一些这样的抱怨:代表提的议案、建议,不是架桥,就是修路,不是要钱,就是要物,实在是不好办。我在琢磨,刘代表等人提出的20个“一”虽然不用钱去办,但却要用心去办,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办好吗?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这一举政之道值得我们深思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