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长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自今年起在长江流域实行春季禁渔——“长江春禁”第一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14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长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自今年起在长江流域实行春季禁渔——
“长江春禁”第一令
  本报记者 高云才
  长江,渔业资源颓势日显
  从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传来的消息实在是让人坐不住——
该委员会官员张秋华对记者说,自古以来长江沿岸百姓招待远客时引以自豪的鲥鱼,已经了无踪影。渔业部门“悬赏”渔民从江西余江到江苏江阴长江段捕捞鲥鱼,1万元1尾,数年过去,依然一无所获。
  而来自农业部渔业局的统计资料,更让人觉得保护长江渔业资源实在紧迫:长江流域自然资源捕捞量1954年曾高达42.7万吨,到80年代初下降到20余万吨,而近几年捕捞产量也就是10万吨左右。60年代长江主要经济鱼类的产量约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28%,80年代以后,优质鱼类在渔获中的比例锐减,目前许多经济鱼类(如四大家鱼、银鱼、鳗鲡等)已形不成渔汛,有的已濒临灭绝;长江四大家鱼鱼苗年产量从300亿尾下降到目前的10亿尾左右;长江中华绒鳌蟹1986年捕捞量为324吨,而今的捕捞量不足其1/10,长江口中华绒鳌蟹天然蟹苗1981年最高年产量曾达到72吨,90年代平均只有2吨左右;闻名中外的长江鲥鱼1974年捕捞产量曾高达157万公斤,1985年降为3万公斤,而如今已难觅其踪;国家一、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白鲟、白鳍豚、江豚、胭脂鱼等濒危程度还在继续加剧……
中国著名水生野生动物专家王丁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几个世纪后,长江将彻底成为一条没有什么水生野生动物的‘静’江。保护长江渔业资源,已经迫在眉睫了!”
  春禁,势在必行的选择
  过度捕捞、水域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围湖造田等因素,加剧了长江渔业资源及水生哺乳类资源的式微,直接影响到长江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80年代末期,我国渔业管理机构和渔业专家就开始了对长江渔业资源进行保护的艰苦努力。但是,长江流域浩瀚广阔,管理难度极大。就拿过度捕捞来说,许多渔民以眼前利益为重,罔顾其它;加上渔业作业方式粗暴,电毒炸鱼现象屡禁难止,以致往日成条的大鱼如今都变成了小鱼儿……
春禁,的确是势在必行的选择。农业部近日发出通知,规定长江流域自今年起实行春季禁渔。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杨坚说,“春禁,是新世纪保护长江渔业资源的第一声。这是我国内陆江河在阶段时间内第一次实行大面积的禁渔决定。”
  禁渔原则将实行“划区分时,统一实施”,以葛洲坝为界,将长江分为两个江段,实行不同禁渔期,统一组织、分段分期实施。禁渔范围为云南德钦县以下至长江河口(南汇嘴与启东嘴连线以内)的长江干流;汉江、岷江、嘉陵江、乌江、赤水河等一级通江支流以及鄱阳湖区和洞庭湖区。
  云南省德钦县以下至葛洲坝以上水域的禁渔时间为每年2月1日12时—4月30日12时;葛洲坝以下至长江河口水域的禁渔时间为每年4月1日12时—6月30日12时(葛洲坝以上水域2002年暂不试行统一禁渔制度,原有的地方性禁渔制度可继续执行)。据悉,长江春季禁渔行动要求在规定范围和时间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
  “缩拳”是为了“出拳”
  长江水系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辽阔,水域面积约占全国淡水面积50%。长江水域具有饵料丰富、生物种类繁多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构成了鱼群赖以生长、繁衍所需的饵料、温度、空间等优良自然水域生态环境。长江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衍亮认为,现在长江渔业资源中洄游性鱼类、高龄鱼迅速减少,低龄鱼及幼鱼比重在增加。因此,在长江实施春季禁渔是一项最直接、最有效的养护渔业资源的措施。其次,实施长江春季禁渔符合长江鱼类的生物习性,具备科学的基础。再次,在长江流域实行春季禁渔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四川等省市多年来一直开展江河、湖泊的春禁和冬禁养护管理。实践证明,实施春禁的江河,禁渔措施执行得好的水域捕捞生产明显好于不禁渔的水域。根据科研部门进行的初步分析,长江实施春季禁渔后,可保护各种鱼类产卵亲体2000多万尾,增产1万多吨,渔民增收近亿元。
  “缩拳”是为了更好地“出拳”,人们期待着长江春季禁渔后的结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