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杜春玲,全国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的带头人,天津市汉沽区一位普通的居委会主任。每月四五百元收入,却在10年间拿出了万余元资助周围群众 构筑爱心平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2
第6版(社会经纬)
专栏:

  杜春玲,全国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的带头人,天津市汉沽区一位普通的居委会主任。每月四五百元收入,却在10年间拿出了万余元资助周围群众
构筑爱心平台
  杨本华 刘润来
  70多岁的刘洪森老人在天津市汉沽区河西街三明里居住了几十年,老两口无儿无女、体弱多病,近几年先后4次住院,每次都是居委会主任杜春玲跑前跑后,陪床护理。去年春节前,老人又病了。杜春玲和居委会干部又一次承担起全部的陪床护理工作,杜主任还掏出200元钱硬塞给老人,“买点儿营养品”。
  刘洪森已记不清这是杜主任第几次资助他了。三明里辖区五保户、特困户、病残户不少,杜春玲几乎都在他们困难的时候资助过他们。
  杜春玲今年45岁,是天津市汉沽区河西街三明里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她每月只有四五百元的工资,爱人崔茂祥下岗,靠干些装修活挣点收入,加上读高中的儿子,一家人生活非常俭朴,连枕套都是碎布头做的。然而,不论是救济辖区困难群众,还是为甘肃灾区群众、西部贫困母亲捐款,杜春玲每次都带头。有人给她算过一笔账,10年间,她为群众捐款超过一万两千多元。
  杜春玲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困难群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虽然我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比我更困难,应该尽我所能帮他们一把。”
  杜春玲这些年从事居委会工作,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又何止捐款助困这一项!她为辖区群众付出了真情,也得到了群众的爱戴。平时,老街坊们做了什么好吃的,都要给杜春玲拿来尝个鲜儿;冬天居委会没开水,群众就把水烧好了送来。爱心唤起共鸣。每次捐款支援灾区,大家伙儿都争着上前,他们说:“党和政府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帮了我们,现在别人有难,我们也该出把力。”
  这些年,三明里居委会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居委会的活动室里,整整一墙奖状。这其中,由杜春玲倡导组织的“五姐妹、五老汉”志愿者服务队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杜春玲本人也获得了天津市助残特别贡献奖和天津市助残个人华明奖。
编后: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发扬我国劳动者的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与人民网共同举办了“我自豪,我是劳动者”有奖征文活动。短短几天收到的近300篇稿件,从各个角度讲述了劳动者的故事,展示了劳动者的风采,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选登其中三篇,以飨读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