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矿山“守护神”——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开滦赵各庄矿业公司安全监察处处长杨印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4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矿山“守护神”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开滦赵各庄矿业公司安全监察处处长杨印田
  李瑞国
  最近,开滦赵各庄矿业公司连续实现了第三个安全生产年。矿区里,祥和与安宁的景象仿佛告诉人们: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有多少人为它付出了艰辛努力!
  此时,人们在心中总要念叨起一个人的名字:杨印田。矿工们感激他,称他为矿山安全的“守护神”。各级管理者佩服他,退休的老工人和邻里大嫂们感谢他。
  一年下井375次
  杨印田一上任就强调:各种危险隐患都在井下,不下井就没底数,下井少了就弄不清底数。据统计,他1999年下井371次,2000年下井375次。2001年,他夜班下井占63%。杨印田下井查安全,走一路,查一路,每年要走3000多公里。他是赵各庄矿最费靴子的干部。
  杨印田下井基本不坐车,不管远近,全凭两条腿。他一下罐笼,检查就开始了。走一路,看一路,越是犄角旮旯越不放过,采面哪儿不好走偏往哪儿钻。哪的水沟缺盖板,哪段轨道道节接茬大,哪段架线掉了吊线夹,都一一记在心里,能解决的当班就地解决。有一回采一区的掌子淋水大,工作面又矬又漏,杨印田很不放心。他和区领导一起去采面查验,爬煤眼时,水裹着煤往下流,连眼睛都睁不开。区领导跟他说:“还是绕绕吧。”杨印田说:“咱是干啥来了?不看个究竟,觉都睡不踏实。”
  杨印田下井一次要跑几个掌子,全矿40多个采、掘、开工作面,他半个月转一圈儿;辅助单位外加边边角角,他“搂草打兔子”,3个月保准查个遍。就连平常没人去的巷道,每个月都要抓空去查一查。
  把好全矿安全大门
  他当安监处长后,根据赵各庄矿安全生产的特殊规律,总结归纳了“一二三四五”安全管理系统工作法。比如说“五”,就是规定措施、操作程序、现场管理指挥、现场交接班、监督检查“五环相扣”。这在管理人员中进行推广后很有实效。他针对事故隐患多存在于一线生产现场的问题,提出把公司的隐患排查延伸到班组,逐步构建了公司、分线、区科、车间、班组五级隐患排查体系,在集团公司各单位广泛进行推广。
  杨印田经常琢磨,像赵各庄这样的大矿、老矿,在安全生产上光靠安监处40多人看不过来,也管不过来,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让大家都来抓安全。他亲自动手整改和完善了35个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在他的组织和推动下,从“群监员”到管理人员,从职工代表到“青年监督岗”,从“安全小卫士”到“家属安全站”,形成了一个硕大的安全网。
  杨印田最讨厌官僚主义,最烦形式主义。他常说:“我们管的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玩虚的弄不好会出人命。讲作风扎实,一要扎下去,二要实起来。”正是凭借着这种扎实作风,公司这几年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不断上新台阶,质量标准化始终保持省级标准,其中采、掘、开工作面系统达到了行业级标准。
  无私无畏廉生威
  杨印田在赵各庄矿业公司是个出了名的“只认原则不认人”的人。在安全管理上,他的原则非常明确:一是坚持制度,二是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必须秉公办事。人们说他没上没下,没远没近,没情没义。他说,逃避处理,本身就是安全隐患,后果更严重。只要违反了安全规章、制度,不管是什么人,他从不开一条缝。
  为此,有人称他是“铁面包公”,有人说他是“冷面处长”。几年来,他究竟伤了多少人,谁也数不清。有的人专在三更半夜往他家打电话;有的人冲着他家窗户指名道姓地骂他;有的人在暗中甩砖头,砸碎他家玻璃;还有的人写写画画,谩骂讽刺他……对这些,他也气愤过,但过后都不去理会,心里从不记恨他们。他心想,不是我老杨无情,实在是事故猛如虎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真正认识了杨印田,敬重他、理解他、感激他了。
  由于多年劳累,他体力透支得厉害,每次公司安排休养,杨印田总是一再推辞。杨印田的心里,满满当当装的全是矿上的工作,满满当当装的全是矿工们的安全。人心如秤。1999年,杨印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建党80周年前夕,矿业公司选举党代表,杨印田得了最高票数。
  2001年11月1日,杨印田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安全生产3周年的目标终于实现了!那一刻,是杨印田最兴奋的时候。他迈出坚实的步伐,走在井下长长的巷道里,心里想着,一切该从零开始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