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世纪年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6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世纪年轮
银笙
  树木都有年轮。时间有没有年轮呢?有!不信你且随我到陕西省洛川县看一看。
  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说是“原”,因为它平展展的,几十里百多里望不到边。但它又不是如辽河平原、齐鲁平原那样的“原”,而是雄踞于山顶,是名符其实的山顶之原,我们的祖先造出了一个“塬”字,以示与平原的区别。放眼高原,浩瀚、粗犷、雄浑,为世界所罕见。你若乘飞机逡巡高原,不由你不胸襟大开心旷神怡,怪不得那位伟人一观高原雪景就吟出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千古绝句。
  大约在两千七百万年以前,由于地球陆地板块的猛烈撞击,青藏高原突然隆起,气候环境剧烈演变,强劲的西北风裹挟着大量的黄土沙粒呼啸而过,就在原是海洋的二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堆成了黄土高原。后来,暴雨和河流像一把无情的大砍刀横切竖砍,把高原砍得遍体鳞伤、支离破碎,就形成了山、原、沟。
  出洛川县城五里,从原上沿山路迤逦而下,就是举世闻名的黑木沟。粗看,这里和黄土高原的普通山沟没有多大区别,是那样的简朴,一色儿黄土堆成。细看,却集中了黄土高原的诸多景观。沉默不语的黄土被岁月之手揉捏成奇形怪状的模样:黄土尖柱恰似直指蓝天的火箭,天生的黄土桥横跨峡谷两岸,那一堵黄土屏风挡住了寻幽探胜的清风;山坡上的那个土堆状若孔雀下山。黄土锥、黄土落水洞、黄土峡谷、黄土墙……造型奇特,人们无法想象,土居然能堆积成这样的怪模样。我曾游览过云南昆明的石林,那是喀斯特地貌的奇妙景观,而黑木沟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黄土高原的恣意杰作。
  历史常常在不经意中留下许多谜。站在沟底细细观察山崖,我有了新奇的发现。那山崖一层一层十分分明,有的是浅褐色,有的是深褐色,有的是赭红色,有的夹裹着大小不一的卵石。这是怎么回事?
  “那是世纪的年轮。”说这话的是西北大学地质系雷祥义教授,几十年来他年年在黑木沟考察,黑木沟的一山一石都尽在胸中。“那一层是十万年或者二十三十万年,是一个气候时期。”
  他告诉我,黑木沟出露的黄土——古土壤序列连续完整,化石丰富,黄土地质遗迹极多,保存了大量的气候、环境、生命等信息,是揭示地球第四纪奥秘的地质载体。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这里成为中外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研究的热点。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世岛贞雄认为:“引人注目的中国第四纪的标准层序,是在陕西洛川地区的黑木沟坡头村剖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气候研究中心主任约翰·库次巴赫教授说:“这个黄土高原记录在世界上非常独特,像一本大书可以从里边学到很多东西。这本大书记录了气候变化的一个历史,这个历史记录在全世界其它地方都是看不到的,这就是一个大的试验室。”我国学者对洛川黄土的成因、物质成分、结构特征以及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气候地层、古土壤地层、化学地层、磁性地层、年代地层等进行了大量综合研究,建立了近二百五十万年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变模式,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这里既是黄土地貌风景区,也是科学研究实验室,还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大课堂。雷教授的介绍虽然夹进了不少的专业名词使人不可能一下子理解,但却拉近了我与冷漠的黄土原的距离,使我看到了冷漠背后的神秘,谜就在我们身边。
  怪不得那么多不同皮肤的专家学者涌到黑木沟,他们在那些黄土崖面上留下了密密的细碎的斧镢凿印,引发人无限的遐想。
  黄土原给人一种厚重感和历史沧桑感,炎黄子孙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黑木沟的原上,不仅埋葬着古代贤人甘罗的陵墓,还流传着边关武士震耳欲聋的鼙鼓,这激越的锣鼓不仅敲进了北京,也敲遍了神州大地。比鼙鼓更有名的是洛川苹果。这是黄土原的厚赠,这里苹果色艳味美,酸甜适度,其名气早超过美国蛇果,人称“神果”。洛川人在黑木沟原头的谷咀村建成了黄土情度假村,成为香港旅行社的观光定点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这里,不仅可以领略黄土奇观和黄土风情文化,离去时你一定浑身沾满浓烈的果香之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