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艺术传友情——记古巴芭蕾舞大师阿丽西娅·阿隆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7
第10版(国际副刊)
专栏:

艺术传友情
——记古巴芭蕾舞大师阿丽西娅·阿隆索
本报记者 吴志华
  4月25日,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应邀前来参加“相约北京”联欢活动,在北京上演古典芭蕾舞剧《唐·吉诃德》。演出前,我们看到一位头裹紫红方巾,戴着墨镜的老太太,在丈夫的搀扶下缓缓步入剧场。她就是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大师阿丽西娅·阿隆索。舞台上,年轻的芭蕾舞演员对艺术一丝不苟,无论是诙谐活泼的足尖组合,原地单腿旋转,还是高难度的双人舞,都演得淋漓尽致,准确到位,惟妙惟肖,精彩纷呈,博得观众阵阵热烈掌声。舞台下,作为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的阿隆索会心地笑了……
  阿丽西娅·阿隆索是一位具有传奇性的芭蕾舞大师。20世纪40年代,作为美国芭蕾舞剧院的首席女演员,阿隆索几乎演遍了所有的世界经典芭蕾舞剧中的主要角色,显示出其高超的艺术造诣,成为世界芭蕾舞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她还是世界芭蕾舞史上表演生涯最长的演员,60岁时还与外孙登台演出《天鹅湖》第二幕,甚至在75岁时还在意大利一家剧院里跳芭蕾。然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在古巴革命的感召下,阿隆索于50年代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到祖国,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经验献给了古巴芭蕾舞事业。
  两天后,我们在古巴驻华大使馆里见到了这位享誉世界的芭蕾舞大师。腿脚虽不利索,视力也模糊,可是阿隆索讲起话来依然风趣幽默,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她对我们说,“我的一生与芭蕾结下不解之缘”。阿隆索生于1920年,幼年时就喜欢伴着音乐翩翩起舞。20
  世纪30年代开始学习芭蕾舞,1931年在哈瓦那出演了芭蕾舞剧《睡美人》。此后,她到美国芭蕾舞剧院深造并成为这个剧院的主要演员。50年代末回到古巴后,阿隆索重建国家芭蕾舞团,并创建了芭蕾舞学校。她根据古巴人特有的身体条件和情感,融合欧洲芭蕾舞中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流派的精华,精心创作编导了一批具有古巴特点的芭蕾
  舞剧和片段。
  它除了有欧洲芭蕾舞优雅、抒情的特长外,明显地带有加勒比海人那种热情奔放、又略带伤感的情调,在世界芭蕾舞艺术中独树一帜。此次来华演出的《唐·吉诃德》是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的保留节目。在阿隆索的指导下,剧中融入了古巴人的民族文化与情感,洋溢着西班牙式的幽默,格调高雅而清新。
  同时,阿隆索将全部心血投入到培养本国年轻芭蕾舞演员的事业中。在她的倡导下,古巴建立了培养本国芭蕾舞演员的机制。在国家的支持下,每个省都设立了芭蕾舞学校,学制为8年。男演员奥塔维奥和第一女独舞阿伊娜告诉我们,阿隆索在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她的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着每个演员,她对芭蕾舞艺术的严格要求又使他们的艺术和演出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正是在阿隆索的带动和精心培育下,古巴芭蕾舞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成为古巴人民引为骄傲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自1960年一举夺得国际芭蕾舞比赛大奖后,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演出团体。
  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从事着芭蕾舞艺术的创作和演出的阿隆索认为,芭蕾舞是艺术,也是传播友情的工具。“它是艺术的交流,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最终的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她说,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每年都要到欧洲、美洲和亚洲各地巡回演出,同时在古巴每两年要举办一次国际芭蕾舞艺术节,来自世界各国的芭蕾舞团都踊跃参加这个盛会,其中也包括中国芭蕾舞团。此外,许多古巴芭蕾舞教师到欧洲国家、拉美国家任教,把古巴风格的芭蕾舞带到了世界。对此,阿隆索诙谐地笑称,“古巴也许是世界上培养芭蕾舞演员最多的国家之一”,“古巴芭蕾舞深深扎根于古巴大地,但是它的艺术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
  20世纪60年代,作为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阿隆索曾两度访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演出,并受到我国领导人的接见。这次,她又不顾年迈体弱,越洋过海,带着她精心培养的青年演员,带着她对中国的向往和友好情谊又一次来到北京。“尽管中国古巴隔山隔海,相距遥远,但是,文化交流可以缩小这种距离感,使人们觉得世界其实很小,并不遥远。”(附图片)
  文中照片为卡斯特罗接见阿隆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