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1阅读
  • 0回复

坚持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3
第2版(要闻)
专栏:继承发扬《讲话》精神 繁荣发展先进文化

坚持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文化部副部长 陈晓光
  《讲话》的发表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它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20世纪20年代提出“革命文学”的主张。30年代,我党成功地组织了左翼作家联盟,在国统区开展革命文艺活动,团结了一大批进步文艺家,开始了领导文艺事业的实践。革命文艺实践为《讲话》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讲话》是对建党以来无产阶级文艺活动的科学总结。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在敌人封锁、战事频繁的非常时期,党中央安排时间召开文艺座谈会,专门研究讨论文艺问题,这在党史上还是第一次。《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我们不但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也要拥有一支为民族解放事业服务的文艺大军。
  《讲话》立足于民族解放的现实要求,总结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了革命文艺的发展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现代文艺实践的科学结合。《讲话》发表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指引下,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以饱满的激情,走向生活,走向民间,走向战斗的前线,向马克思主义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以文艺为号角、为刀枪,记录如歌的斗争岁月,歌颂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为祖国美好未来浴血奋战的辉煌业绩,使文艺在为民族解放事业中发挥着“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讲话》所代表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继续发挥着指导作用,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和学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创作出现了相当繁荣的局面。进入新时期以后,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继承《讲话》的理论精髓,与时俱进,拨乱反正,矫正“文化大革命”给文艺工作带来的偏差,同时也有了新的发展。关于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关于“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关于“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提高全民道德精神素质,关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等等,为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增添了鲜活的时代内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