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在田野里播种希望——下岗职工王玉梅创业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4
第4版(要闻)
专栏:再就业故事

在田野里播种希望
——下岗职工王玉梅创业纪实
张建荣 吴坤胜
  见到内蒙古乌海市下岗女工王玉梅,是在她盖的猪圈里。50多米长的温棚猪舍整洁明亮,60多头猪分养在十几个猪舍里,头头膘肥体壮。靠观念转变、靠坚韧不拔,王玉梅从矿务局下岗后,从承包5亩土地干养殖起,如今已拥有二三十万元资产,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
  1996年,王玉梅所在的乌达矿务局农林开发公司分流1/4职工下岗。公司给下岗职工安排了承包温室、承包土地。40多岁的王玉梅,开始了艰难的创业生涯。
  她承包的5亩地表面是层薄沙土,不到一锹深就是卵石和清水沙,浇多少水顷刻都漏光。王玉梅每天走到距家五六公里的承包地里,顶着寒风,用铁锹将卵石、清水沙挖出来,用筐挑出去,再从别处将好土担回来填在地里。一天干下来,晚上回到家,浑身疼得像散了架。王玉梅咬紧牙关坚持干了一个月,硬是将5亩地全换上了新土。
  没有牲畜,没有机械,王玉梅就用铁锹翻地,用锄头开壕。麦子黄了,别人家用机器收割,她没钱租机器,就自己割。她腰部骨质增生,难以弯腰,就跪在地上割。割完麦子,竟磨烂了两条裤子。秋后一算账,小麦亩产550公斤,玉米亩产超过1000公斤,套种的胡萝卜也收了5000公斤。吃饱肚子不成问题。由工转农头一年,汗水就没有白流,王玉梅更坚定了信心。1997年春节刚过,她就领着儿子捡砖头、买材料,在承包地旁边盖起了简易住房,全家人都搬了过去。
  种地只能解决温饱,王玉梅听说养小尾寒羊收效高,一咬牙买回来6只。喂养一年,变成了20多只,赚了一笔。下岗两年后,王玉梅还清了外债。2000年,王玉梅将周围别人承包的地转包过来,一个人种了32亩地,管护林地210亩,加上荒地,总承包土地达320亩。连年的滚动发展,王玉梅的种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并形成良性循环。粮食、秸秆喂养猪、羊、鸡、毛驴,粪便又还田。
  王玉梅下岗前住的是40平方米的简易公房,现在自己盖起了120平方米的宽敞新房,家里电器一应俱全,还买了一辆摩托车。采访结束,我们向她告辞时,她又让我们看刚从外地买回的优良牧草种子。她说:“养畜得用优质牧草,这样才能缩短出栏时间,提高肉质,增加效益。我今后还是要盯住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农产品就生产什么,多创造些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