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下大气力开拓农村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27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下大气力开拓农村市场
本报评论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开拓农村市场工作。从1998年开始,国家经贸委先后选定山东潍坊、江苏苏州、河北保定等10个城市作为重点联系地区,不断摸索开拓农村市场的经验,并在全国推广,开拓农村市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当前开拓农村市场还存在不少困难。农民收入增长不快,购买能力较弱,成为开拓农村市场的主要障碍;部分地区农村流通组织落后,有效供给不足,假冒伪劣充斥,农民不敢放心消费;在西部广大地区,开拓农村市场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
  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开拓农村市场,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9亿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增强城市工商业的活力,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下大气力开拓农村市场,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就不可能有农民购买力的提高,也就谈不上对农村市场的开拓。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善供给,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同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不断增加有效供给。如加大农村交通、通讯、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彻底改变农村缺水少电的状况,为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话等产品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创造条件。引导工业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不断生产出适合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引导农民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增加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
  积极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搞活农村流通,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彻底打破地方保护,优化投资环境,简化手续,强化服务,既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大型流通企业到农村地区开设门店,又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流通基层网络,分阶段、分层次对其进行整合,逐步完善其功能。全国供销合作社是我国最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各地供销社要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尽快完成对基层社、社有企业和联合社的改组、改造,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发展现代经营方式,在开拓农村市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开拓农村市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开拓农村市场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研究政策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真抓实干。工商、税务、金融、交通、质检、环保、卫生等部门也要创造条件,相互协调,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为开拓农村市场做出新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